跨入四季度,城建計劃項目已進入沖刺關鍵期。建設系統正按照市委“奮戰100天,誓奪全年紅”的動員令,緊扣節點、加快節奏,確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為“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截至目前,今年城建計劃項目已累計開工336個,項目開工率90.3%;年度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計劃建設類項目累計開工310個,開工率90.6%;精細化百項任務中建設類項目開工率達98.9%,進展良好。
交通路網更完善
揚子江大道6萬平米綠化國慶完工。按照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南京加速構建“兩環兩橫十五射”高速路網,不斷完善城市快速路網體系,持續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增強區域中心城市集聚輻射能力。
5個高速公路項目序時推進。滬蓉高速湯山互通、陽山互通建設工程已完工;寧合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將于年內實現通車;寧馬高速、寧宣高速總體進度已超60%。
18個普通公路項目加快建設。潘家花園立交二期工程已完工,338省道雨花段改擴建完成近八成,126省道江寧段、雨花段改擴建工程已開工建設。
4條過江通道全面推進。和燕路過江通道盾構雙線掘進,建寧西路過江通道左線盾構已經始發,龍潭過江通道推進主塔基礎施工,仙新路過江通道有序實施。
軌道交通11線并進。寧句線、2號線西延工程已經不載客試運行,將于年底建成投運;寧天線南延、7號線、1號線北延等8條線路有序推進車站主體及區間盾構施工;3號線三期已開工建設。
22條跨區斷頭路全部進場實施。孟北路(捷運大道—仲景大道)、九鄉河東路(麟崗大道—捷運大道)2個項目已建成通車;城市三環(仙麒大道)、捷運大道(啟智路—孟北路段)已開放機動車道。
在市建委牽頭推進下,城市快速路網體系加快完善。紅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曉莊互通立交主線橋已基本建設完成并具備通車條件;惠民大道綜合改造工程弱電遷改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污水、自來水管線施工。
生態基礎有保障
5個新增小微堵點改造年底完工。聚焦民生關切,以生態環境和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為著力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補齊生態短板,增強城市韌性,提升市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12條河道水環境整治有序實施。玄武湖東南湖西岸水域疏浚及生態修復工程已完成;外秦淮河清淤、運糧河水環境綜合整治等8個已開工項目將于10月加緊推進。
35個污水收處工程積極推進。紫東核心區污水主干管網等5個項目已完工;柘塘污水廠擴建工程已試運行,江心洲污水系統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已接近尾聲,城南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設備安裝基本結束。
111個片區雨污水管網清疏修繕完工。片區雨污水管網清疏修繕工程已開工169個,其中鼓樓區河西片區雨污水管網一期清疏修繕工程等111個項目已完工。
3處應急避難場所完工。水墨大埝、蘭溪公園等3座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工程已完工,龍池中學避難場所正在加快施工。
小微堵點改造被列入今年市建委“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清單,計劃實施15處,7月底已全部完工,建鄴區月安街—燕山路交叉口等節點通行狀況明顯改善,小切口、短平快的改造,對緩解城市局部堵點起到了的良好的“療效”。按照小微堵點“即時發現、即時整治”的工作機制,市建委動態更新點位,在完成15個年度計劃項目的基礎上,新增了仙林大學城和江山大街共5個小微堵點,計劃10月進場實施,力爭年內完成。城市更新有品質
年底前預計再完成5處“梧桐語”
堅持以繡花功夫打造以人民為中心的美麗古都,重點圍繞公共空間環境品質、濱江岸線整治、明外郭百里風光帶等內容,著力提升城市環境和宜居水平。
公共空間環境品質提升。鼓樓中心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中和橋30號環境整治工程已完成超九成;萬壽片區環境綜合整治、長江大橋南引橋環境綜合整治二期工程進展過半。
城市客廳建設。江北定山城市客廳已建成開放,綠博園城市客廳提升工程已完工,魚嘴城市客廳提檔升級、歡樂濱江城市客廳建設工程已完成超八成,上元門城市客廳涉水工程已完工,即將啟動陸域工程。
濱江岸線貫通。大橋公園段環境綜合整治二期、臨江路(經五路-廬山路段)建設工程正按計劃有序實施,兩項目將于年內基本完工,將實現岸線貫通1.4公里。
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風光帶。綠道貫通及整治提升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高橋門節點公園建成開放。
9月20日袁枚廣場“梧桐語”開放,成為市民游客新的網紅打卡點;9月27日“梧桐語”小型城市客廳品牌發布,專屬LOGO讓“梧桐語”辨識度更高,功能完善的微信小程序讓市民與小型城市客廳零距離。目前,市建委已完成新建、改造、聯合掛牌10處“梧桐語”,另有江邊路梧桐語正在改造,玄武書房等聯合掛牌類“梧桐語”正在積極推進中,預計年底前可再完成5處。
(轉載自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