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江蘇共有1.84萬個小區、2.79萬個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今年還將建成1500個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
當天,一場以“垃圾分類我先行,文明生活新時尚”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倡議活動暨《垃圾分類知識讀本》首發式在江蘇各地展開,南京設主會場,各設區市設分會場。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廳聯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江蘇省文明辦首次向廣大城鄉居民發出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呼吁引導更多的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共建共享生態環保生活。
去年9月1日,無錫在全省率先實現垃圾分類有法可依。今年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蘇州市民迎來了“最嚴”垃圾分類大考,不按規定分類將被罰款或拒收拒運。
從今年4月份起,南京進入“實戰模式”,在64個小區、101家單位先行先試垃圾分類“實戰”,《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預計于今年11月實施。
目前,江蘇各設區市正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立法工作,揚州、徐州等7個市列入立法規劃,全省各地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加速。
按照分類處置的要求,江蘇不斷加大“三廠(場)一中心”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持續推進能力建設。截至目前,江蘇共有生活垃圾焚燒填埋設施91座,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2.89萬噸/日,總處理能力達8.19萬噸/日。
為了提高市民垃圾分類意識,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有效開展,江蘇廣泛發動社會參與。全省累計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廣場活動2.2萬次、進社區活動3.7萬次、進學;顒4200多次,開展垃圾分類微電影、廣告設計等大賽230多次。
同時,江蘇還注重充分應用智能化設施與手段,提升居民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居民既“愿意分”也“分得清”。
不少城市通過設置智能垃圾桶和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設施,推行居民垃圾分類積分獎勵等激勵機制,鼓勵居民愿意分類。據悉,江蘇正在探索開展借助物業管理助推垃圾分類工作。
摘自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