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7jvfb"></p>

    <strike id="7jvfb"></strike>

    <p id="7jvfb"><ins id="7jvfb"></ins></p>
      <span id="7jvfb"></span>

        <th id="7jvfb"><rp id="7jvfb"><ruby id="7jvfb"></ruby></rp></th>

        <video id="7jvfb"></video>
        新聞資訊
        公司快報
        媒體聚焦
        行業信息
        行業信息
        集采平臺——彌補“營改增” 造成的負面影響

        點擊數:8140  時間:2018/10/12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后,許多行業享受到了減稅的紅利,比如服務行業,大約減負40%。而建筑業從過去征3%營業稅,一下子跳到繳納10%的增值稅以后,稅負并未降低。過去營業稅3%+教育費附加+城市建設維護建設費,在江蘇省合計為3.41%。如果沒有任何“補救”措施,把開始的11%增值稅倒推換算成營業稅的話,則高達5.83%,這是中國建設會計學會抽取了全國數百家合格樣本測算出來的結果。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企業稅改前后的負擔確實大幅增加。在全國有關行業協會和許多企業的強烈呼吁下,國家有關部門對建筑業的“營改增”政策提出了五條預案進行完善。一是允許試點前已簽訂合同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征稅率繳納增值稅,保持改革前后稅負基本平衡;二是對建筑業普遍存在的甲方供料,導致施工方進項稅減少的問題,通過對施工方計稅銷售額中剔除材料價款的方法予以解決;三是對在施工現場建設的臨時設施等不動產,允許一次性抵扣所含進項稅額;四是對從事純建筑勞務或清包工企業,允許其選擇簡易計稅方法計征增值稅;五是將現行商品混凝土簡易計稅辦法調整為一般計稅辦法,增加建筑業可抵扣進項稅額。

        營改增政策從2016年5月1日起試點,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執行效果到底怎么樣?根據調查,情況仍不理想。用數據說話,按照前后把增值稅倒推換算成營業稅的做法,現在大約是4.8%。與一開始測算的5.83%相比,減少了1.03個百分點,但是與過去營業稅合計的3.41%相比,還是高出了1.39個百分點。這就是為什么傳說建筑業通過營改增減少稅負若干億元了,但是整個行業的產值利潤率不僅未能相應地增加,反而比上一年有所下降。按照常理,大幅減稅了,利潤當然就會相應增加,產值利潤率也得相應增加才對。

        建筑業營改增沒有像其他行業那樣為企業減負,究竟是什么原因?企業管理方法的原因放在后面單獨分析。

        其客觀原因主要有兩條:

        一是五項預案中說好的“將現行商品混凝土簡易計稅辦法調整為一般計稅辦法,增加建筑業可抵扣進項稅額”,為什么一直沒能政策落地,3%簡易計稅和現在的10%一般計稅中間相差了7個百分點,讓施工企業來負擔。無論從增值稅鏈條抵扣理論上,還是放在桌面的實際中都說不通。用企業的話說,“現在商品砼的價格已經漲得不像話了!”還是只能按3%來抵,明顯吃虧吃大了,更何況外購商品混凝土支出占可抵扣支出項目總額的比重超過20%,是可抵扣進項稅額的重要來源,政策執行得合理是可以明顯減輕企業負擔的一環,所以有關部門不能視而不見。

        二是企業貸款利息在銀行拿不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無法進行抵扣,這又是為什么?如果說金融部門沒有進行營改增,這當然好理解,問題是沒聽說銀行可以放在稅制改革以外,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出具專用發票呢?

        當然,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個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的過程。我們期待不要因為客觀的原因,造成建筑行業這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營改增中增加負擔,受到傷害。在外部市場環境有待改善的情況下,建筑行業自身怎么辦?互聯網集采平臺已經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模式。

        建筑業是最大的數據行業之一,但恰恰又是數據化起步較晚的行業。目前走在行業潮流前端的筑材網、筑集采、百年建筑網等集采平臺,通俗點講就是“建筑業的馬云”。這些平臺就如同建筑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把全社會各種各樣數以十萬計、百萬計項目的采購需求、材料價格,對供應商的評價、產品質量的評估以及建筑企業的資質和誠信等數據,匯成了名副其實的建筑業大數據。對施工企業而言,通過加入到這樣的平臺,不僅做到了“四流合一”(材料流、資金流、合同流、發票流),推動企業管理走向規范化,而且做到了“去時空”“去中介”,形成線上線下從工廠到工地的“零距離”對接,降低了企業在材料采購上的成本。筆者曾問過一個特級企業老總:“去年你們實行了網上集中采購,能不能量化說個數字,節約多少材料成本?”他脫口而出:“3%!”假設這家企業上年完成產值100億元,材料占造價60%份額,就是60億元,60億元的3%就是1.8億元,1.8億元是什么概念?企業要干多少個億元以上的項目才能有1.8億元的利潤?即使該企業的情況是特例,不具備代表性,則可以保守估計為材料成本降低1.5%,那么按照100億元的產值也可以節約9000萬元的成本,相當于提高產值利潤率1個百分點。要知道全國建筑業最高年份的產值利潤率才3.61%。

        南通四建集團曾經做過統計,通過筑材網的集中采購平臺直接為企業降低成本達1.5億元。通過數據分析可知,在土建材料方面直接節約的成本達2%~5%;在安裝裝飾材料方面直接節約的成本達5%~10%。目前為止,南通四建已經在筑材網上完成了88.3億元的合同,共計發布招標10263個。

        如果大多數企業都進行建筑材料網上集中采購,那可以增加四分之一左右的利潤,對整個建筑行業是非常大的支持。并且通過集采平臺降低的材料成本創造1個百分點左右利潤,就可以基本上抵消由于營改增的補償政策不到位,造成行業上政策性虧損的負面影響。

        新時代建筑業要取得新發展,除了爭取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依靠企業管理升級和改革創新。筆者十分看好互聯網集采平臺這種采供模式的創新,它雖然觸動了一些人的切身利益,比如材料“回扣”行不通了,項目經理的好處沒有了。推行集采必然有難度,建議大家到南通四建等大企業去考察學習,學習他們如何開前門堵后門,將好事辦好。全行業如果積極推動互聯網平臺推廣,將供應商、施工企業和所有上下游企業集合成電子商務網絡體系,將優質的社會資源與企業對接,同時,幫助企業增強采購的監督和管理能力,幫助企業為“四流合一”掃清障礙,那么建筑業傳統的管理模式就可以來個脫胎換骨的改造,建筑業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原文見2018年第19期《建筑》

        特级太黄Av片免费播放一_日本a级黄色大片免费看_性爱视频无码免费看_在线观看免费国产成人91
                     
         

        版權所有@ 南京大地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 址:南京市鼓樓區華僑路56號大地建設大廈
        電 話:025-83312041(總機) 025-85393665(預制構件、新型建材業務咨詢) 傳 真:025-83318660
        蘇ICP備110335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