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體材料是構成建筑物的基礎材料,也是建筑部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墻材推廣應用是建材工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抓手,墻材革新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我國建筑工業化在經歷了上世紀70~80年代以“大板建筑”和新型墻體材料改革為代表的階段后,由于受當時體制、技術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其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進入了一個快速的萎縮期。2013年《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發布后,建筑工業化逐步受到各界關注。如今,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新的形勢下墻材行業如何主動作為,積極轉型發展,推動并融入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已成為墻材行業面臨的現實并緊迫的問題。
新背景下的新要求
無論是何種產品,都要在具體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才能發揮其優勢。在我國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對墻體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要求墻材產品實現部品化、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多樣化生產,并滿足綠色、節能、環保、安全、輕質、高強、多功能等要求;其次要有完善、配套的應用技術,包括設計、施工規范,應用技術規程和驗收規程,配套材料、專用施工機具和系統集成技術、連接技術,以及推動通用體系發展的墻材產品目錄設計和墻材部品認證制度。
為滿足上述要求,墻材行業必須向專業化、規;、集約化方向發展,實現從原料采集、產品生產、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從而為建筑工業化提供專業的、可追溯的、安全可靠、配套化、系列化,可實現社會化、商品化供應,并滿足各種功能與使用要求的墻材部品和墻材產品。
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產業當前的發展與新的要求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
我國墻體材料產品相對單一,多數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墻材產品中磚和塊占了墻材總量的90%以上;具有部品化特征的輕質板材產品發展緩慢,全國墻材生產總量中輕質板材產量不足10%;且多數不能實現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多樣化生產和供應,功能性、可選性差,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完善的標準體系是墻材部品、產品在工業化建筑中推廣利用的先決條件。目前,我國墻材產品的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燒結空心磚和空心砌塊》、《粉煤灰磚》等標準早已不適應建筑業新的發展和節能綠色建筑標準的要求。一些新開發生產的墻材部品、產品未能及時制定與建筑業發展相適應的標準,尤其是應用標準研究嚴重滯后,缺少相應的設計、施工規范、應用技術規程和驗收規程等,且通用設計軟件缺乏,影響其在工業化建筑中的應用推廣。
總體來看,我國墻材行業仍處在粗放式發展階段。多數墻材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下,經營管理方式落后。除紙面石膏板具有較先進的技術與較大的規模外,多數輕板生產線技術水平不高、單線規模不大,新型墻材仍以低檔和中檔產品為主。整個墻材行業集約化程度低,且專注于產品生產,后續配套服務延伸不夠,難以適應新型建筑工業化對墻材產品的品質及批量化供應的要求。
近年來,我國雖然也開發、發展了一些墻材新技術、新產品,但因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適應建筑工業化要求的墻材部品開發力度不夠,且適用性、配套性、功能性不夠強,市場競爭力不強,缺少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摘自 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