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可以有效地促進節能減排、可以全面提升建筑品質、可以有效地縮短工期、可以提高建筑工業化機械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裝配式建筑缺乏標準化設計,導致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流程缺失與分離。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設計人員對裝配式建筑的設計認識不足,缺乏全局性、系統性的設計思維,使大部分裝配式建筑的項目依然需要預制構件的二次拆分,不符合裝配式建筑的整體設計要求。
一般來說,常規設計包括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三個步驟;而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則需要策劃分析、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構件深化設計五個步驟。遺憾的是,后者在策劃分析、構件深化設計兩個步驟存在缺失、分離的問題。出現這種問題的核心在于標準化的缺失,而源頭就在設計!
標準化設計的對象不應該是針對單一項目,而應該是針對建筑類型。就裝配式建筑的特點來說,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以客觀的視角進行標準化設計,最終實現同一種建筑類型同一標準化原則,建立標準化構件庫。
更新的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方式應當是設計過程通過科學的邏輯關系與接口設計,在標準化構件庫內進行選擇與拼裝,即最終達到的目的是“選”與“拼”,而不是在設計過程中進行再創作。
標準化的裝配式建筑生產方式,應實現設計與構件生產兩個環節的相互分離。根據需求,在標準化構件庫中“選”、“拼”進行裝配式建筑設計,工廠根據設計要求,從已經預先依據標準化構件庫生產備用的構件中發貨至現場,施工現場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標準化裝配,弱化構件深化設計過程。
要實現裝配式建筑標準化設計應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推廣裝配式建筑標準化預制構件庫,將“企業庫”升級為“行業庫”,并開發相應構件的數字化生產系統;二是搭建構件庫與模具庫管理平臺,實現構件和模具數字化管理及裝配式建筑資源共享;三是開發預制構件數字化加工轉換技術,構建數字化加工轉換平臺,實現數字化構件庫與數字化構件生產系統的對接;四是實現以BIM技術和標準化構件庫為中心的設計、生產、施工聯動建造,實現實際生產建造流和數據流的統一。
(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