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強數字建造技術應用
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為項目方案優化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促進建筑業提質增效。制定我省推進BIM技術應用指導意見,建立BIM技術推廣應用長效機制。加快編制BIM技術審批、交付、驗收、評價等技術標準,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制定BIM技術服務費用標準,并在3年內作為不可競爭費用計入工程總投資和工程造價。選擇一批代表性項目進行BIM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形成可推廣的經驗和方法。推廣數字建造中傳感器、物聯網、動態監控等關鍵技術使用,推進數字建造標準和技術體系建設。至2020年,全省建筑、市政甲級設計單位以及一級以上施工企業掌握并實施BIM技術一體化集成應用,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新立項公共建筑、市政工程集成應用BIM的比例達90%。
六、擴大全裝修成品住房比例
大力推進住房設計、施工和裝修一體化,推廣標準化、模塊化和干法作業的裝配化裝修,促進整體廚衛、輕質隔墻等材料、產品和設備管線集成化技術應用,實現房屋交付時套內所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鋪裝或涂飾、管線及終端安裝、門窗、廚房和衛生間基本設施配備等全部完成,并具備使用功能。倡導菜單式裝修,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裝修成本部分在住房價格監測體系中單獨計算。至2020年,設區市新建商品房全裝修比例達到50%以上,裝配式住宅建筑和政府投資新建的公共租賃住房全部實現成品住房交付。
七、實施“綠色建筑+”工程
推動綠色建筑品質提升和高星級綠色建筑規;l展,探索構建具有江蘇特點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制度,促進裝配式建筑、被動式建筑、BIM、智能智慧等技術與綠色建筑深度融合,實施一批被動式建筑項目,推進綠色建筑向深層次發展。制定江蘇省綠色生態規劃建設標準,推動高星級綠色建筑和被動式建筑規;l展,同步推動綠色交通、綠色照明、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區域能源供應等節約型城鄉建設集中集成示范,探索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的生態城市建設道路。加強建筑工地揚塵、噪音等污染控制,深入推進綠色建造。探索建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市場化推進機制,強化綠色建筑運行管理,提升建筑能效。進一步加大建筑節能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強化示范引領。高星級綠色建筑與被動式建筑增量成本在住房價格監測體系中單獨計算。至2020年,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實施75%節能標準,實現建筑能效提升20%;全省新增綠色建筑5億平方米,其中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比例的50%。
八、推行工程總承包
在全面推行施工總承包的基礎上,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鼓勵綜合實力強的大型設計和施工總承包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加快建立適應工程總承包發展的招投標、工程計價和工程管理配套制度。除以暫估價形式包含在工程總承包范圍內且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外,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直接發包總承包合同中涵蓋的其他專業業務。采用固定總價合同的工程總承包項目,在計價結算和審計時,重點對約定的變更調整部分和暫估價部分進行審核。各地每年都要明確不少于20%的國有資金投資占主導的項目實施工程總承包。裝配式建筑原則上應全部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至2020年,全省培育工程總承包骨干企業100家。
九、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
整合工程建設所需的投資咨詢、工程設計、招標代理、造價咨詢、工程監理、項目管理等業務,促進咨詢企業提供全過程、一體化服務。引導和支持建設單位將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委托給具有全部資質、綜合實力強的一家企業或一個聯合體;或委托給一家具有相關資質的企業,并由該企業將不在本單位資質業務范圍內的業務分包給其他具有相應資質的企業。各地每年要落實一批有影響力、有示范作用的全過程工程咨詢項目。在民用建筑項目中,充分發揮建筑師的主導作用,探索實施建筑師負責制。至2020年,全省培育具有全過程工程咨詢能力的骨干企業100家。
十、加快政府投資工程集中組織建設
推動政府投資工程由使用單位自行組織建設,向由政府組建的專業機構及專業建設平臺集中組織建設轉變,實現“投資、建設、監管、使用”相互分離,不斷提高項目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和財政資金的投資效益。至2018年,全省政府投資工程全面實行集中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