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級政府對裝配式建筑和建筑產業化的發展提出要求,不少人對于兩者的關系也產生了疑惑。裝配化是否等于建筑產業化?兩者的區別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建筑產業現代化、建筑工業化并不等于裝配化,不要認為建了構件廠,造了幾棟裝配式建筑,就是做建筑產業化了。建筑產業化核心是技術和管理雙輪驅動!弊》亢统青l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總工程師葉明坦言,目前業界對于建筑產業化認識仍然存在一些誤區。 裝配化不能代替產業化 目前,打出建筑產業化旗幟的企業與地方不少,但在葉明看來,也并非都是名副其實!拔铱吹揭恍┢髽I付出了很多,政府支持力度也很大。但從項目來看,大部分都是用傳統的生產方式加上裝配化,依舊是粗放的管理,有的甚至是為了裝配化而裝配化!本唧w來說,就是一些所謂的裝配式項目,沒有采用產業化的組織過程,一些企業仍然使用農民工,不專業的轉包分包的現象也依舊大量存在。 那么,裝配式建筑和建筑產業化到底有何不同?對此,葉明也分別給出了定義。所謂裝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在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從結構形式來說,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都可以稱為裝配式建筑,是工業化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既可節約勞動力又可提高建筑質量,用通俗的話形容,就是像造汽車那樣造房子。 而建筑產業化是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建筑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組織管理為手段,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核心,將建筑生產的全過程連接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形成建筑設計、生產、施工和管理一體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實現由傳統的生產方式向現代化工業方式轉變,從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效率和效益。 不難看出,建筑產業化是一整套生產方式的變革,而裝配式建筑只是其中的一種建造形式和載體。在葉明看來,建筑產業化是解決工程質量與效率、綠色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一個根本方法,也是解決房屋建造過程中設計、生產、施工管理之間相互脫節的有效途徑,同時還是解決當前建筑業勞動力成本提高、勞動力素質偏低、技術工人短缺等一系列客觀問題的便利選擇。 “建筑產業化對于城鄉建設來說具有全局性的戰略意義,涉及到方方面,也不是單純一個部門或一個行業的事情,非裝配化可以比擬”。 只有一個乙方 為何如此強調管理的創新性?因為在葉明看來,這是比技術更難更重要的問題,直接決定了建造活動能否發揮最大的效益。 “要想整合優化產業鏈的資源,得明確整個建造環節中哪個起核心作用,產業鏈中誰是主體,誰要服從誰,這個關系必須要理順,否則的話就是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倍鉀Q這個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推行工程總承包(EPC)的模式。 “在國外,開發商只需要面對一個總承包公司,這個公司承擔了工程設計、采購、施工以及裝修的全過程,開發商只需做好投資和策劃。而在國內,開發商往往需要面對無數個乙方。從設計到最后的管理,每個環節都要單獨對接好幾家公司,如此一來,資源整合的難度大大增加!比~明表示,這正是施工總包模式與否的鮮明對比。EPC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開發商的管理和溝通成本,打通產業鏈的壁壘,解決設計生產制作施工一體化的問題,促使建造發揮最大效益,這與建筑產業的要求與目的不謀而合。 他也坦言,這樣的總包公司不是誰想做就能做,對于企業的整體建造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這是現階段建筑產業化推進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他以日本為例:并不是有多少工廠和產業工人就說明你有核心競爭力,關鍵是要形成了自己的技術體系,對整個生產過程擁有把控能力,最終要像向工程管理公司轉型,具備和專業化市場對接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