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力推行PPP模式,逐漸形成了巨大的市場規模。從財政部PPP項目庫看,截至2017年3月末,全國入庫項目共計12287個,累計投資額14.6萬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項目1729個,投資額2.9萬億元,落地率34.5%。國家示范項目共計700個,累計投資額1.7萬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項目464個,投資額1.19萬億元,落地率66.6%。從國家發展改革委PPP項目庫看,自2015年起,第一批向社會公開推介了1043個項目,總投資1.97萬億元;第二批公開推介了1488個項目,總投資2.26萬億元。
PPP項目的大市場,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目前建筑業企業在參與PPP項目方面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國進民退”,建筑業央企和國企承攬了已落地的大部分PPP項目,而民營企業則參與有限或很難參與。
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對與民營建筑業企業合作存有顧慮,擔心民營建筑業企業違約風險高,容易引發對政府監管不力、國有資產流失、利益輸送等方面的質疑。二是民營建筑業企業在PPP項目上的競爭力不強,特別是融資能力有限的短板,讓民營建筑業企業對PPP項目望而興嘆。
如何推動民營建筑業企業參與PPP項目?一是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民營建筑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從既保障PPP項目順利實施又切實促進本地區建筑業企業發展的角度,制定相關鼓勵扶持政策。江蘇省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江蘇省政府的思路很有啟發——如果江蘇的項目都不讓江蘇企業干,那他們還怎么到外地參與競爭?二是民營建筑業企業要發揮自身特點,聯合優勢互補企業參與PPP項目。民營建筑業企業要充分發揮經營機制靈活、管理決策效率高的優勢和作為本地企業的優勢,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能與自身優勢互補的央企、國企聯合競標PPP項目。也可以嘗試通過戰略重組、與金融機構合作等方式,多渠道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三是民營建筑業企業可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積極介入已落地實施的PPP項目,承攬其總承包業務。隨著國家級、省級、市級乃至縣級PPP項目的不斷落地,市場整體規模將超出建筑業央企和國企的承攬能力,民營建筑業企業必將會大有可為。因此,民營建筑業企業要勇于創新發展,加快轉型升級,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充分認識和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不斷搶抓發展機遇。
需要關注的是,在設計施工總承包基礎上更深層次的改革,即PPP模式。設計施工總承包的關鍵在于形成真正意義上優化設計、縮短工期、節省投資的甲乙雙方理性契約關系。PPP則是更深入的改革,是投資方式改革的深化,必然產生公共投資項目全面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效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梢詳喽,真正意義的PPP必然需要設計施工總承包,真正實現設計施工總承包則必然需要建筑產業綜合技術的全面創新和提升。相信,這將會是經濟新常態下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
在推進設計施工總承包發展中,既要關注中鐵工、中建等真正意義上的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創新經驗。也要關注中天、蘇中建設等內涵式的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創新經驗。當然還要關注現代集團、華藍集團等以設計為龍頭的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創新經驗。特別需要指出,中天、蘇中建設的經驗在PPP模式下有新的發展空間,就是承接PPP項目中的設計施工總承包,為甲方創造價值。
推廣PPP后,央企、國企和一些上市企業實現跨越且轉型,由建筑承包商向PPP綜合承包商轉變,獲取投資、承建、運營3個效益。其他企業如果不能轉型,但也必須跨越,必須尋找新的市場細分,要靠設計施工總承包為新的PPP項目業主創造價值。
(中國建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