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凌晨英國倫敦一棟24層公寓發生大火,其導致群死群傷的慘烈程度不啻于一場恐怖襲擊,令世人震驚。理性分析,這種類型的悲劇,誘因具有典型性,教訓具有普遍性。對于正處在快速城鎮化階段的中國而言,倫敦這場大火應該成為一面鏡子,讓更多城市清晰了解所處的環境;也應該成為一次測試,檢驗更多城市的思維方式和治理能力;還應該成為一記警鐘,警醒更多城市更好應對身邊發生的災害。巨大的財富損失能夠重新創造,寶貴的生命消逝卻永遠無可挽回。唯有從包括英國倫敦高層公寓火災等國內外眾多悲劇中汲取教訓,中國城市的前行步伐才能走得更穩健。
有統計顯示,我國高層建筑早已超過10萬棟,且新增勢頭未減。高層建筑增多,在改善市民居住條件、改變城市風景線的同時,也給城市居民生存安全帶來了新挑戰。近些年來,僅主流媒體報道過的火災隱患就舉不勝舉,而發生在北京、上海、廣州、沈陽等城市的高樓大火,更是將城市發展中的消防安全問題暴露無遺:高樓發展與城市消防救援水平不匹配,應急救援能力不能滿足應急需要;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有的殘缺不全、有的不能正常啟動,自防自救能力嚴重不達標;消防監管重突擊整治、輕常態管理,不出事故無人問,“一出事故就拉網”,“拉網”之后消防安全工作又該以何種方式有效進行,往往難有下文。另外,高層建筑在建設中大量使用了助燃材料,規劃、設計、施工等諸多環節還存在著違背消防安全基本準則的行為,居民普遍缺乏逃生自救能力,這些都是導致事故發生或加劇事故災情的必然原因。
那么,該如何讓高樓遠離火災威脅、強化人們消災防災意識呢?筆者以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其一,讓嚴格監管成為常態。要改變“運動式”消防安全監管模式,把消防安全的制度約束體現在日常生產經營和運作管理之中,使有效自我約束和有力外部監管常態化,時刻繃緊消防安全弦。要暢通群眾監督舉報各類消防安全隱患的渠道,把消防安全置于廣泛的監督之下,營造出公眾重視、全社會參與的消防安全氛圍。至關重要的,就是通過嚴厲的問責制度,敲擊監管者、當事者麻痹的神經,使之時時牢記天職、處處恪守本分,筑牢安全之基,讓嚴格監管成常態、無縫隙。
其二,不斷強化減災能力建設。重視建筑火災機理研究,在城市建設中綜合考慮各種“止災因子”,使高層建筑發展與城市消防能力基本匹配。同時,加強消防設施的改造升級,重視高性能消防裝備、特殊阻燃建材、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研發和推廣。
其三,不斷完善保障機制。建立隱患源頭控制機制和部門信息溝通平臺,對涉及消防安全的審批項目,嚴格依法審批。以提高消防設施配備率和完好率為重點,定期不定期排查高層建筑消防隱患。抓好重點人員教育培訓,強化消防演練,增強高層建筑消防和應急救援綜合能力。抓好消防安全技防手段入戶工作,著力增強公眾自身的安全避險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摘自 中國建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