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被列為全國建筑市場監管綜合試點和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試點省以來,安徽省認真開展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建立了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平臺(以下簡稱“平臺”),以大數據為依托實現“全程留痕”、讓監管“無死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國工程質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動已正式啟動,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作部署,圍繞“落實主體責任”和“強化政府監管”,不斷提升建筑質量安全管理水平,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創新信息化技術應用,為質量安全管理提供支撐。依托平臺,開展工程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實現全省“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同一個平臺上協同工作、信息共享,實行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區質量安全監管全覆蓋、全應用,全面落實“兩書一牌和信息檔案制度”,加快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
二、創新施工圖審查監管,強化質量安全源頭管控。以圖審為抓手,對涉及項目的勘察設計責任人、審查人員以及審查合格書、審查意見告知書等,實行全部業務留痕、責任可追溯;充分運用施工圖審查大數據,形成勘察設計單位和勘察設計責任人信用檔案,對勘察設計單位質量狀況實時預警和動態監管;推動企業強化內部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促進勘察設計質量提升,凈化勘察設計市場,保證工程質量安全。
三、創新政府監管方式,落實部門監管責任。應用“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檢查系統”(簡稱“監管通”),實現政府監管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將重點環節、重要分部分項工程監督檢查作為政府監管人員檢查的主要內容,監督人員檢查工作成果實時記錄、上傳,檢查信息實現互通、共享,過程留痕管理、責任可追溯,落實政府部門質量安全監管責任。通過對項目現場檢查量化打分、記錄,直接形成在建項目和企業信用全省排名。利用“監管通”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加大執法檢查工作力度,嚴處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環境。全面開展質量安全管理標準化,堅持示范引導。
四、創新項目現場管理方式,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制定《安徽省建設工程施工現場關鍵崗位人員配備標準和崗位職責》,對現場人員進行實名制管理,人員信息與人社部門信息進行比對,并應用施工現場關鍵管理崗位人員廣域網人臉識別考勤系統,對項目經理、總監等人員進行在線考勤,有效解決個人出借執業資格、掛靠和不到崗履職的“頑疾”。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建筑材料檢測全過程監管系統,對影響結構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建筑材料實行取樣、見證、送樣和檢測等各個環節閉合監管,有效遏制送樣過程掉包、偽造檢測報告和檢測機構出具假報告等行為的發生。試行垂直起重機械控制管理系統,實現升降機、塔吊等關鍵設備從業人員驗證上崗,自動保留安裝、維護、拆卸記錄,動態預警,預防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五、創新建筑市場監管方式,促進“兩場聯動”。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工程建設企業資質智慧審批,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合同履約保證保險、工程質量保險、建筑勞務用工制度改革等試點工作,加大信用評價成果在國有投資項目招投標中的應用,使企業更加注重工程項目的質量安全行為,構建“今天的行為決定明天的市場”機制,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推動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
(摘自 中國建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