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政府簽署了《巴黎協定》,其中明確,我國將于2030年前后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眾所周知,建筑及其相關的建材領域產生了世界上46%以上的碳排放,裝配式建造和傳統建筑方式相比,僅在減少建材浪費方面就能達到40%以上。這也是國家層面愈發重視建筑工業化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國際經驗方面,歐洲建筑工業化發展至今也已有60多年的歷史,現已實現裝配式可持續綠色智能建筑和通過工業化建造方式使成本遠低于傳統建筑的裝配式技術。多位來自歐洲的建筑企業負責人介紹稱,如今名為HYBRID的裝配式建造體系在歐洲和其他工業發達國家已被廣泛使用,其具備的模塊化設計、高工業化生產、施工方便快捷、對環境影響小等優勢,極大地提高了當地建設行業的工業化程度。
“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建筑工業化都是循序漸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是傳統建造方式向新型建造方式轉變的系統性工程。目前我國建筑工業化的核心問題是重‘技術’輕‘管理’,對傳統建造方式依賴性強,也有些急于求成、缺乏耐心。未來,需要走綠色化、集約化、社會化、信息化發展道路!敝袊ㄖ䦟W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葉明表示。
同時,積極推進建筑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的一場系統性革命,是生產方式的徹底性變革。盡管國家層面、地方政府都對建筑工業化給予了高度重視,一批大型建筑企業也開始依托建筑工業化實現轉型升級,并相繼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眼前,關鍵技術和發展方式滯后,設計、生產、施工、裝配產業環節脫節等問題依舊存在,迫切需要解決。
“在推進建筑工業化和建筑業系統性變革問題上,下一步需建立成熟完善的技術體系、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以及與技術體系、管理模式相適應的市場機制。除此之外,還需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推行技術、管理、市場的一體化!比~浩文如是分析。
(摘自 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