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正站在新的起點上,迫切需要凝聚起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社會等多方面力量,有序有力推進。
“中國城鎮化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影響之廣,舉世罕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特別多、特別復雜!苯,在“2016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祖才強調,我們因此“既需要立足基本國情,將政策、實踐和理論研究相互貫通,推動理論創新、破解發展難題,也需要站在全球發展視野,汲取世界經驗,吸引各國資源,推動中國城鎮化健康發展!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則表示,剛剛成立的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要“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廣泛力量、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助推社會發展”。
多學科、多領域、多專業、多行業配合支撐
城鎮化其實是很復雜的事情,跨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乃至藝術領域,因此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也需要多學科、多領域、多專業、多行業共同配合支撐。一個健康而可持續的城鎮化進程,在國際上也是一個經典、持久、歷久彌新的國際性問題。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剛剛起步,城鎮化發展也在迅速進入到一個加速階段,它涉及的人口規模之大、趨勢之迅猛、問題之復雜舉世矚目!敝袊滦统擎偦芯吭簣绦懈痹洪L尹稚稱。
那么,何為新型城鎮化?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強給出了自己的判斷,“新型城鎮化的對立面是舊的城鎮化,舊的城鎮化問題在哪里?在于理解得窄了一點,認為城鎮化就是蓋房子,強調建設開發,讓農民上樓,但是農民上樓給農民解決工作問題了嗎,卻沒有思考,忽視了三農問題,犧牲了農業、糧食,特別是生態等等東西。所以,新型城鎮化,是從中央政府到各界專家對很長一段時間舊城鎮化建設的一種反思,即不能放棄農村,強調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等等!
因此,要理解新型城鎮化,核心點在于人的城鎮化,它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最重要的是四個方面,包括作為城鎮化主體的人自身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質和社會權益所發生的重大變化。對此,李強認為,“人的城鎮化特別強調,在城鎮化中要實現公平公正的社會權益。如果我們推進市民化和城鎮化,城市就需要從就業、戶籍、子女教育、保障四個方面來推進任務!
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呂軍特別闡述了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的可持續城鎮化建設問題!霸诔擎偦I域,重點是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的可持續城鎮化建設!彼J為包含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兩層意思,“物質層面首先要建立可持續水系統與可持續能源供給,同時還要建立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加強自然環境保護,構建智慧城市。精神層面上,希望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具有生態文明理念,是一個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信仰的人!
針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后土地財政時代的城市投融資策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從地方政府具體投資角度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從項目投資向項目和財務投資相結合轉型,地方政府不能只是面對地方經濟,而要放眼全球,立足于全國;二是從個項投資向投資組合轉型,要逐漸考慮把不同的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三是從地域化投資向多元化投資轉型,包括今天和明天之間的多元化、本地和其他地方之間的多元化、中國和全球的多元化。
(摘自 中國建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