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為本,老住宅亟盼新功能
最近,家住南京峨眉嶺的黃怡在金基唐城看了一套改善型住房,看起來很不錯,可當家里的長輩去看過后,一句話就讓小黃打消了念頭:“樓梯太多,爬上爬下萬一摔一跤怎么辦?”老人的話看似不經意,卻點出了住宅需要考慮以“老”為本這一課題。
住區適老,才算“宜居”
今年12月2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決定在全省開展適老住區試點工作,用3-5年時間在全國率先建設一批適老社區。明年起,全省13個省轄市每年至少各啟動1個新建適老住區和1個現有住區適老化改造項目!笆濉逼陂g,省財政每年將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支持省級示范項目的建設和改造。
江蘇比全國提前13年進入老年社會,南通、蘇州、無錫等市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一項對江蘇1214名40歲以上居民的調查顯示,僅17.9%的人會考慮在養老院養老,而55.1%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會去養老院,這其中,55.5%的人傾向在家中養老;還有43.4%的人選擇在家里養老,但希望享受社區提供的養老服務。
“中國人特有的家庭觀和親情理念決定了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將是未來中國社會養老的主流方式。西方社會也是經歷了從強調機構養老、獨立養老院養老、老人社區到更加重視居家養老的變化過程!笔∽》砍青l建設廳廳長周嵐說,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為主的特點,決定了住區需要考慮適老宜居的現實需求。結合“十三五”規劃制定,江蘇將推進適老住宅建設工作,并把住區適老作為考量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內容。
以“老”為本,到底啥樣
“適老住區,就是考慮到老年人特殊需要,適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笔∽》颗c城鄉建設廳房產處副處長汪先良說,根據試點設想,江蘇為適老住宅設置了“居住宜老、設施為老、活動便老、服務助老、和諧敬老”等五個方面的標準。具體包括:多層及以上住宅配置電梯;配置相應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護理中心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配置標準為新建住區每百戶20至30平方米,老小區每百戶15至20平方米;小區有適合老年人散步、鍛煉的戶外活動場所;住區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設施按比例配備養老護理員;設立老年人助餐點等等!翱紤]到老年人的要求在不斷改進,標準還會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一邊是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老年人對住宅的特殊要求越來越多,另一邊卻是現有城市中許多住區是達不到要求,需要進行適老化改造!艾F行住區規劃設施規范中關于住宅小區配套要求還是10多年前制定的,對幼兒園和中小學更加關注,而對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所需的日間照料設施、醫療護理設施以及健身文體活動設施等考慮較少!蓖粝攘急硎,除此之外,住宅建設在規劃布點、技術支持、配套標準等方面對適老住宅考慮不足;養老政策中關于專業養老機構的政策多而有關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政策少;住宅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標準亟待根據老齡化社會的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等。
2015年11月,江蘇省內首家養老綜合體——無錫九如城養老綜合體項目在宜興開業,首批患者和長者已經分別入住康復醫院和養老護理服務中心,一期適老化住宅主體建設已完工。12月14日,九如城行政總監韓懷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住宅全面實現電梯入戶,在功能部位設置、房間設置、衛生間及廚房間功能等方面體現老年人的要求,當然價格也要高于周邊商品房的5%-10%!睋私,作為適老住宅建設的模式之一,我省已經探索建設了宜興九如城、常州金東方頤養中心、常州安信頤和國際頤養中心、鹽城千鶴灣生態康養小城等適老住區。但總的看,這些項目總量有限而價格不菲,難以成為適老住區建設的主體模式。
老房改造,瓶頸不少
有關專家認為,滿足面廣量大的老人對適老住區的需求,出路還在于對現有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問題是,這也并不容易。老小區加裝電梯需所有住戶同意,即便資金問題解決了,但只要樓房內有人反對建電梯,改造就難以進行。因此,適老化改造想要順利推進,相應的政策創新必須到位。另一方面,截至今年7月,我省已整治老舊小區2713個,改造小區總建筑面積17944.62萬平方米,涉及套數2778472套,總投資達1925782.75萬元。這其中,改造整治的重點是“臟、亂、差”、違章搭建、基礎設施和環境美化、亮化等,涉及居家養老要求的改造整治內容較少,這就是說,在建設適老住區方面,有關方面還需要強化意識,深化認識。
汪先良表示,住宅建設必須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特點和要求,這是一個趨勢,盡管目前各方對適老住區建設還存在各種不足,但問題一旦被提出來,并且啟動了試點,就是良好的開始和難得的進步,“只要深化認識,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強部門配合與支持,加快推進適老住區試點工作,適老住區建設一定能取得預期的進展!
轉自《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