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科技發展中心總工程師王然良、廳建筑節能與科研設計處高級工程師費宗欣,做客南京新聞綜合廣播電臺FM106.9《對話》節目,重點解讀了《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并與節目主持人和聽眾現場互動,解答了他們的全部提問。
綠色建筑的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如何在建筑領域落實綠色發展是江蘇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今年3月27日,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可以說是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該條例已從今年7月1日起施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是有國家標準定義的。2006年,國家就發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作為一個專業術語,“綠色建筑”的標準定義是“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和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除了滿足建筑自身必要的“實用”(為居住和辦公提供場所)、“安全”(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美觀”(外形美觀)等基本要素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更加節約資源。綠色建筑具有良好的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性能。比如節能,因為對墻體、門窗采取了保溫隔熱措施、利用了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在使用過程中消耗的電力、燃氣等常規能源更低。再如節地,綠色建筑強調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大大節約了城市日益稀缺的土地資源。節水,綠色建筑通過使用節水器具、噴灌設備,以及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運行過程中消耗的水資源大大降低。節材,綠色建筑提倡少用裝飾性構件,多用鋼材、木材等可循環材料,減少了材料消耗,拆除后的材料還可以循環再利用。
二是更加注重環保和提高舒適度。綠色建筑在設計建造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減輕對環境的影響,比如說在規劃設計時盡量保持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保護利用地表水體,控制排放超標的污染源等等;在建造過程中,采取措施減少揚塵,盡量采用工業化的建造方式,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以達到環保效果。在提高舒適度方面例子就更加明顯了。、
三是注重從全壽命期考慮“四節一環!毙阅。建筑的全壽命期包括原材料的獲取、建筑材料與構配件的加工制造、現場施工與安裝、建筑的運行與維護,以及建筑最終的拆除與處置等等,綠色建筑在每個環節都會考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性能指標與要求,通過在立項、規劃、設計、建造、使用和拆除全過程采取相應技術、管理措施來實現。
50分鐘的《對話》節目,王然良和費宗欣兩位專家對綠色建筑的解讀,令節目主持人和聽眾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