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一:壯大企業規模,增強整體實力是突破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一直以來,南通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培育和扶持規模企業作為重中之重,積極幫助企業上等級、上規模,經過幾年的努力,該市高資質企業有了較快的發展,特級資質企業為15家,一級企業達到95家,二級企業270家。施工產值超100億元的企業達12家,在江蘇省建筑業綜合實力100強中該市建筑企業占有20家。中南建設集團2009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后,企業投融資能力不斷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南通市建筑企業的上市步伐。江蘇蘇中、南通四建、南通三建等企業都已進入上市輔導期。數十家企業邁入南通建筑業第一方陣,初步形成一批高資質優勢企業群體,全市建筑經濟總量的80%集中在高資質企業,龍頭骨干企業的優勢顯現,通過工程分包、聯合承包等形式,有效地帶動了中小企業的配套協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啟示二:加大開拓力度,靈活經營模式,是實現高端市場的必要手段。
南通建筑隊伍立足傳統市場,開發新興市場,培育潛在市場,發展規模市場,施工隊伍超過120萬人,建筑隊伍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施工面積超千萬平方米的外省市場已達11個。施工人數超萬人市場達16個,其中超3萬人以上的市場有11個。南通市政府先后在成都、昆明、廈門等地舉辦南通優勢企業推介會和兩地城市建設與建筑業發展洽談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多年來,該市企業在各地建筑市場采取工程總包、聯營分包、項目合作等靈活多樣的承包經營形式,市場領域進一步拓展延伸。在上海市場憑借過硬的質量、創新的科技、可靠的信譽和一流的素質承建了世博會8個展館,成為除東道主上海以外承擔世博會場館項目最多、工程科技含量最大、施工技術水平最高的城市。其中江蘇蘇中建設集團承建的世博園英國館獲國際建筑最高獎——英國皇家建筑大獎。在東北市場和南方一些新興市場,積極利用良好的社會信譽,擠占份額,拓展領域。在西安、重慶等中西部市場,及時組織精兵強將搶灘躋身,打開局面,為下一步更好地拓展中西部市場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境外市場,他們采取工程承包與勞務輸出并舉的辦法,努力提升市場占有率,擴大覆蓋面。目前,境外市場已發展到74個國家和地區。近兩年,積極應對全球金融風暴的嚴重沖擊,加大開拓力度,建筑外經發展迅速,完成營業額逾20多億美元,境外勞務人員超過2萬人。
啟示三:推進科技創新,狠抓質量安全,是實現施工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
多年來,南通市建筑業注重投入,強化管理,施工組織能力、施工技術水平日益提高,承建了一大批高、大、難工程項目。承建的高層建筑超過2萬多幢,其中29層以上的超高層建筑近6000幢,在各地市場創建了一大批優質工程、精品工程。以推進科技進步為先導,努力提高科技對建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全市共有80多項工法被評為國家級工法,有15家企業建成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高資質企業積極申報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150多項。
啟示四:實施結構調整,多元經濟發展,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
南通市一直把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專業結構調整作為發展建筑業的主線貫穿始終。引導企業向專業化領域拓展,鼓勵企業做專做精,較大地改變了以樓宇和住宅建筑為主的單一結構。專業類一級資質企業由原來的10家發展到現在的57家。多元經濟發展較快,其中公路、水利水電、裝飾裝潢、建筑智能化工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均超過50%,市政公用、機電安裝、環保、地基與基礎工程同比增長25%以上。全市高資質企業都涉足房地產,除在南通本地搞開發,還在北方和中西部不少城市投資購買土地,經營開發房產,也有的企業實施資本經營,投資發展其他三產。初步形成了具有南通建筑業自身特色、專業門類較為齊全的經濟結構。
啟示五:深化改革,構筑建筑企業體制機制新優勢。
堅定不移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努力實現所有制結構轉變。以南通四建實施股權合理流轉的做法作為典型在全市推廣,通過增量擴股、股本適當向技術業務骨干傾斜等做法,既照顧到老員工的利益,又極大地調動了新員工的積極性,有效地釋放了企業發展的體制活力;因企制宜推進組織結構轉型,加速形成高資質、龍頭企業的集群優勢。聯體企業重組轉型,各成員企業向總公司注資擴股,壯大核心企業實力;實體企業擴張轉型,對外進行收購、兼并,對內進行專業子公司成立擴股;高資質企業與強勢企業嫁接轉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促進集團企業在更高的平臺上發展壯大;推進管理方式創新,不斷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引導建筑企業走上健康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探索出適合自身運作特點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了項目部綜合考核制、項目會計委派制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配套管理制度。
啟示六:強化引導,提升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
增強發展意識,引導企業創新戰略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對進入全國、省市綜合競爭實力100強、50強的規模企業,優先準入本地市場,優先向社會推介,優先予以金融授信扶持;增強產業競爭力,引導企業提升資質等級。每年初,對全市實力較強的一、二級企業進行摸底排隊,對照資質標準著力培育和扶持,并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幫助。目前,全市共有特級資質企業15家、一級資質企業95家,初步形成了一批高資質優勢企業群體。同時以產業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著力點,引導企業上伸下延,拉長建筑產業鏈,實現差別化競爭,推動中小企業盡快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促進有條件、有實力的骨干企業轉向市政、園林、路橋、水利、電力等符合國家投資重點的領域;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引導企業提高建筑業技術含量和信息化水平。為建筑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的合作牽線搭橋,推進區域性產學研聯合,幫助龍頭企業建立工程技術中心。以進入高技術門檻的領域為目標,鼓勵企業研究開發先進適用技術,大力發展智能型、節約型、環保型建筑產業以及住宅工廠化生產。對建筑企業的科技創新、技術開發等活動,優先安排科技三項經費、技術改造貼息補助。對企業購置大型設備,財政給予貼息補償。建筑設備租賃等服務,按照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規定陽以政策優惠。同時,引導企業加強信息化建設,盡快實現商務電子化、經營網絡化、管理系統化。南通建筑總承包公司信息化建設工作已成為部、省示范典型,在全行業進行推廣。
啟示七:優化服務,營造建筑企業加速發展良好環境,培養優秀企業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