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預期定在“7%左右”,“穩增長”方針不變,這就需要寬松財政、貨幣政策,加大社會投資力度,穩定房地產業、積極創新等諸多舉措協力。
當前市場已呈現六大分化趨勢。
一是業態走勢的分化,住宅、辦公樓和商業地產走勢不同。從不同的物業形態看,商品住宅已經進入白銀十年,處于穩定增長期,一線城市及重點二線城市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商業則逐步趨于飽和狀態,受電子商務沖擊明顯,但一些龍頭房企涉足的商業仍值得關注。辦公方面,一線城市辦公市場仍存發展空間,但二三線城市辦公市場前景不明朗。
二是區域的分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繼續,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仍然發展,中小城市隨著人口向大城市的聚集流失,房地產需求將面臨嚴峻挑戰,大城市中核心商業區和住宅區也令房地產進一步發展,而遠郊區則呈現不同的冷熱。2015年,房地產市場需求并不會出現實質轉變,預計一線城市成交量價能夠保持穩定或小有回升,二線城市市場表現分化并且將進一步加劇,三四線城市整體庫存高企,前景不容樂觀。
三是主題的分化。隨著需求的見頂和供給的持續,房地產競爭將導致差異化的主題與商業模式的競爭,養老、綜合直至創新社區、創業區等更新的商業模式不斷產生,面向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場景,對于企業能力、產業鏈條、土地類型及盈利模式等等要求均比較專業。未來的房企都不能避免受到互聯網的滲透。結合房地產、金融并有機融入到“互聯網 ”,將是房地產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不能順勢而為,在未來就很容易被邊緣化。
四是融資模式的分化。隨著房地產競爭的升級,融資模式也從原來銀行信貸、上市融資為主,轉向信貸、股票市場、REITs、私募和眾籌等互聯網金融等多層次的融資體系,國內國際都將成為重要的融資來源,開發經營都可成為回報方式。房地產行業歷經多年高速發展后,目前面對深度挑戰,這為服務于房地產行業的金融產品帶來機會。
五是新房和存量房的分化。中國的房地產已經從原來的新房交易為主轉向存量房、二手房以及代理經營為主的成熟市場模式,市場特點和規律也發生相應的轉變。未來大中城市將成為二手房的主戰場?紤]到中國足夠龐大的商品房存量、較高的城鎮家庭住房自有率以及人口流動趨勢的加速,未來二手房市場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六是市場供給與政府保障的分化。中國住宅的商品化和保障機制將逐步完善成型,面向低收入階層、中產階層和富裕階層都形成了相應的房產供給體系。從歷史數據看,保障房占據了商品房五成左右,但由于保障房的位置偏遠等劣勢,實際上對商品房的分流不大!吧唐贩靠赊D安置房”舉措的意義在于解決安置房問題,盤活部分現有樓盤,有利于減輕市場庫存壓力,特別是三四線高庫存城市壓力。
轉自《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