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陳剛 王思北)今年春節期間,一篇博士返鄉日記引發了對于中國鄉村建設走向的大討論。
在8日上午的江蘇代表團開放日上,“如何留住鄉愁”成了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多位代表認為,留住鄉愁不僅是要留住風景,更重要的是人,要有留得住人的產業和條件。
“新農村建設需要有優化的規劃和長遠的引導!比珖舜蟠、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說道,江蘇在這方面做了全面的鄉村規劃,明確了分類建設新農村的目標!耙话阕匀淮,通過村莊整治,建設‘整潔鄉村’;特色自然村,通過保護傳統村落,凸顯鄉愁風情,建設‘美麗鄉村’;重點自然村,實現基礎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康居鄉村’!
“除了經濟大省、工業大省,江蘇也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要想實現‘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最難的就是人的現代化,要讓更多的農民發展為職業農民,這個任務非常艱巨!比珖舜蟠、江蘇省副省長徐鳴說,今年,江蘇正在開展職業農民培訓整省推進示范省建設。
“如果又窮又沒有好的帶頭人,農村就容易老齡化、空心化,農村就不行了,更談不上鄉愁!比珖舜蟠、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表示,“我們要鞏固提高一批老農、培育一批新農、吸引一批智農。再加上農村基層干部做好帶頭人,村民就都帶動起來了!
從立法層面保護“鄉愁”也成為多位代表的共識!耙WC農民建的房子不會隨意被拆掉;讓鄉村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要留住鄉土特色!敝軑菇ㄗh,由于國務院1993年頒布施行的《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已不能適應中央關于“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的要求,因此,應盡快將《鄉村建設法》納入立法規劃。
2015年3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兩會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