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江蘇應集中供暖”的民間呼聲漸高。為此,記者采訪省住建廳相關部門得知,我省尚未有任何關于集中供暖的規劃,而且也不提倡做集中供暖。
“秦嶺-淮河”一線不僅是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也是決定是否供暖的分界線。每到寒冬時節,分界線以北的居民一邊看雪一邊吃冰激凌,分界線以南的居民則“基本靠抖來取暖”。持續了50多年的“國家供暖線”,給眾多網友提供了吐槽的樂趣!氨狈絻銎,南方凍骨”、“京冷是引刀成一塊,滬冷是凌遲殺千刀”、“北方城市取暖靠暖氣,南方海濱城市取暖靠日照,像我們這不南不北的中部城市人民靠的都是自己的一身浩然正氣!钡榷巫釉谂笥讶飶V為流傳。
“江蘇不在國家強制供暖范圍內,我們不提倡集中供暖,也沒有做任何集中供暖的規劃!笔∽》亢统青l建設廳城市建設與管理處處長陳浩東解釋說,我省真正冷的時間較北方短,燃煤燒炭供暖既浪費又容易造成污染,其經濟性和政府的可承擔性都很有限。與供水、供電相比,供暖更為復雜,鋪設管線到千家萬戶是一項浩大工程,包括后期的維護和管理,政府都難以承擔!凹幢闶切熘、連云港這種比較靠北、溫度較冷的城市,也并非全市統一供暖,而是利用熱電余熱給部分小區供暖!
記者了解到,北方的集中供暖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也是多年累計投入的結果。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建筑節能和科研設計處唐宏彬處長告訴記者,現如今沒有城市能吃得消,財力太有限!拔覀兲岢^域社會性供暖,比如小區可以自己做地源熱泵、水暖、地暖!
陳浩東坦言,南方的房屋墻體與北方有差別,老房子的保暖和隔熱效果很差,目前我省已經在大力推進節能建筑、綠色建筑的建設力度,將有機保溫板材、無極保溫板材等一些新的科技成果應用進來,緩解江蘇人“夏天熱乎乎、冬天冷颼颼”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