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住房保障司聯合主辦,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的“《綠色保障性住房技術導則》(試行)培訓會暨保障性住房實施綠色建筑行動現場經驗交流會”在南京召開。筆者從會上獲悉,從今年起將在部分符合條件的城市率先啟動綠色保障房行動,以此帶動全國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20年全國城鎮保障房中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比例將超過70%。
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楊榕說,保障性住房作為政府主導建設的社會住房項目,率先執行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標準,將有效帶動全社會認識,促使社會投資的建筑標準提高到綠色建筑水平,從而提高我國綠色建筑比例。保障房建設是要讓中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在保障房中推行綠色建筑,就是要讓這些人在此基礎上住上品質更好的房子。楊榕還表示,目前大規模推進綠色保障房建設面臨的困難主要包括成本管控、技術材料應用的熟悉程度以及整體推進效果等方面。建筑能耗約占中國全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在全面推行綠色建筑難度較大的情況下,率先從政府投資為主的保障房入手,無疑是實現建筑降耗的突破口。
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顧小平在經驗交流會上說,把保障房全部建設成為綠色建筑,提高保障房建設水平和質量,不但關系到解決群眾住房困難問題,也關系到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如何轉型發展問題,是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務院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重要內容和抓手,這也是我省對推廣綠色保障房建設的一個基本認識。截止目前,江蘇共有31個項目、近1000萬平方米保障房獲得綠色建筑星級標識,項目規模居全國之首。同時保障房項目面積占江蘇綠色建筑總面積的1/5,為其它各類項目按綠色建筑標準建設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熬G色保障房”建設的要求已納入到江蘇省政府文件,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省發展改革等多個部門已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綠色建筑”強調的是建筑本身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減輕建筑對環境帶來的負荷,盡量做到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簡單來說,綠色建筑要求“四節一環!,即節能、節水、節材、節地以及室內外的環境保護。根據部署,綠色保障房將分步實施。今年起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轄區的新建保障性住房,率先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至少達到綠色建筑一星級標準;2017年起,東部地區地級城市及中西部地區重點地級城市的新建保障性住房,將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20年,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比例達到70%以上。
住房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馮俊、部住房保障司司長劉霞等出席會議。會議代表還實地考察了南京岱山保障房、上坊保障房項目,以及江蘇省綠色建筑與生態智慧城區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