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長不絕的鄉愁何所寄?近日,以“鄉愁何所寄”為主題的江蘇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紀實展覽在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拉開帷幕,以江蘇村莊環境整治的實踐,為“記住鄉愁”提供解決思路。
記者注意到,在展覽中,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了《2012江蘇鄉村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鄉村仍是對當代農民具有獨特吸引力的人居類型,65.51%受訪村民表示,如果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仍然愿意留在農村生活,他們的認同感來源于鄉村“空氣好”、“環境好”、“綠化好”、“人情味重”。農民對于村莊人居環境改善需求是和村莊公共環境相關的河道清理、垃圾收運、交通出行改善等方面。
近年來,江蘇省以美麗、生態、宜居為目標,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注重挖掘、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突出民族文化中最寶貴的遺產,傳承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同時融入現代元素,延續歷史文脈,留住鄉土文化。江蘇省住建廳還在全省13個省轄市選擇283個不同類型的村莊開展了系統的村莊調查,進而根據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特點,分析鄉村人居環境類型特色,對鎮村布局進行整體規劃。推進村莊環境整治,以普遍改善村莊環境面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大力整治村莊環境,推進村莊凈化、綠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提升村莊公共服務水平,開展了調查、研討、規劃、實施等一系列的活動。針對蘇南、蘇中、蘇北的不同地域特點,因地制宜,分類整治,分村施策,組織專家學者深入地方,一對一地指導工作。使平原地區更具田園風光,丘陵山區更有山村風貌,水網地區更含水鄉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