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7jvfb"></p>

    <strike id="7jvfb"></strike>

    <p id="7jvfb"><ins id="7jvfb"></ins></p>
      <span id="7jvfb"></span>

        <th id="7jvfb"><rp id="7jvfb"><ruby id="7jvfb"></ruby></rp></th>

        <video id="7jvfb"></video>
        新聞資訊
        公司快報
        媒體聚焦
        行業信息
        媒體聚焦
        《中國建設報》南京市河西新城打造低碳生態智慧城

        點擊數:6465  時間:2013/11/22

        江蘇省南京市河西新城區以“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理念為指導,以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國家智慧城區、國家綠色商務區、全省唯一的省市共建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省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區等一系列國省示范建設工作為抓手,全力以赴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未來之城——低碳生態智慧城,成為我國低碳生態智慧城發展之路上的先鋒樣本城。

        六位一體的規劃建設管理運行體系

        河西新城基于現有經驗,創新性地提出了包括“指標、規劃、技術、管理、政策、行動”等六位一體的規劃建設管理運行體系,以保證“低碳生態智慧”理念能實實在在地融入新城建設中。

        一是建立綜合指標體系。建立了涵蓋9個一級指標和66個二級指標的低碳生態智慧城指標體系,作為低碳生態智慧城的綱領和指南。

        二是建立專項規劃體系。建立了包括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綠色水資源、綠色交通、綠色市政、智慧城區等低碳生態智慧城專項規劃體系,以此作為傳統城市規劃體系的有益補充,并將低碳、生態、智慧要素納入地塊出讓條件,從源頭上保證了低碳生態智慧的落實。

        三是完善適用技術體系。河西新城區基于2009年已頒布施行的《河西新城南部地區生態城區建設技術導則》,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色水資源、生態堤岸、綠色照明等地方適用技術導則或技術指南的制定工作,并結合示范段建設,以此作為基礎研究和工程實踐的溝通橋梁,同時加大力度集成并推廣國家、省、市級認定的先進技術與產品,形成自有的低碳技術產品、企業、技術、材料庫。

        四是逐步創新管理體制。為了加強河西低碳生態智慧城區建設,河西新城區建立了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專家小組等機構,提高行政決策和技術決策的效能和質量。不斷創新行政審批制度,將低碳生態要求納入規劃條件,從源頭保障低碳生態工作落到實處。為了配套國省低碳生態示范城區的建設,河西新城區還專門建立了專項資金及項目的使用管理辦法。

        五是強化政策引導機制。正積極推動《南京市河西新城區低碳生態城條例》、《南京市河西新城區共同管溝管理辦法》的立法工作,研究鼓勵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推廣應用的優惠政策。

        六是持續推動低碳生態實踐。深入開展了綠色建筑、綠色道路、綠色照明、綜合管廊、有軌電車、軌道交通、冷熱電聯供、地下商業城、城市綜合體、智慧城區等一批低碳生態智慧實踐工程。

        促進先進技術的本地化

        目前國外有許多低碳生態城方面的先進經驗值得借鑒,但是一味引進經驗的同時,容易導致盲目地貪大求洋,并引起規劃目標無法實現、工程項目水土不服等一系列問題。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河西新城區秉承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念,將經驗與實際有機結合,探索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新模式。

        河西新城區充分吸收國外先進城市規劃經驗,立足現代化城市新中心的定位,采取緊湊混合用地模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建立小網格高密度路網體系,構筑生態開敞空間體系,建立了一套適合高密度城市中心地區的低碳生態規劃方案。

        河西新城區基于地區可再生能源稟賦和濱江特點以及周邊緊鄰熱電廠和污水處理廠的區位條件,提出以利用電廠余熱實現熱電冷三聯供、淺層地源熱泵、江水源熱泵、污水源熱泵、太陽能光熱光電等為輔助能源系統,可再生能源比例雖不高,但卻是在綜合比選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之后的切實可行方案。

        河西新城區立足地處長江之濱、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近期以雨水回用為重點,遠期或遠景適當考慮污水回用的再生水利用方案。新建建筑實現綠色建筑100%全覆蓋是國家低碳生態試點城市的強制性要求。為了更加切實有效地推進這項工作,河西新城區立足所處夏熱冬冷地區、國家層面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技術導則不完全適用于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正在制定河西地方性的綠色建筑設計導則、施工導則和驗收導則,以此作為河西地區綠色建筑的適用技術指引。河西新城區通盤考慮地區豎向關系,基本實現了區域內部的土方平衡,既減少了土方的長距離運輸,也解決了城市景觀問題和社會問題。在道路設計中,根據當地地下水位較高的實際情況,不盲目采用滲水路面,而是通過提高道路綠化率、建立道路雨水收集系統、依托建筑場地雨水收集系統等方式,共同實現降低徑流系數,實現雨洪的有效管理。

        古朗

        2013年11月19日《中國建設報》4版

        特级太黄Av片免费播放一_日本a级黄色大片免费看_性爱视频无码免费看_在线观看免费国产成人91
                     
         

        版權所有@ 南京大地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 址:南京市鼓樓區華僑路56號大地建設大廈
        電 話:025-83312041(總機) 025-85393665(預制構件、新型建材業務咨詢) 傳 真:025-83318660
        蘇ICP備110335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