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如何加強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鎮化質量,是各地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然而,提及城市管理,中國百姓心中似乎是五味雜陳:“城管”與攤販們的沖突,幾乎每天都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地區發生,經常成為媒體的頭條。
這些年來,江蘇城市管理作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還存在哪些困難?江蘇城市管理同樣也引起了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關注,城市管理專項工作審議列入了今年的監督工作計劃。9月24日,在南京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受省政府委托所作的關于全省城市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江蘇城市管理成效明顯,亮點紛呈。
得民心的“暖心工程”
“這樣的歇腳點面積雖然不大,但功能齊全,給我們帶來了福音!痹趽P州市瘦西湖畔的“環衛工人歇腳點”,一位環衛工人對筆者動情地說。據揚州市城管局負責人介紹,該市按照一個場地、一臺飲水機、一臺微波爐、一排椅子、一個宣傳陣地“五個一”的標準,向社會公開征集“環衛工人歇腳點”,去年共有20處環衛工人歇腳點成功掛牌啟用,今年又有許多單位和商家積極要求加入進來,給廣大環衛工人工間休息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這項“暖心工程”發端于去年底省住建等7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全省環衛行業職工合法權益的實施意見》。文件對建設環衛工人工間休息場所、保障休息時間、強化作業安全等提出了明確要求,還首度明確了一線環衛工人月工資收入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10%,目前已有南京、蘇州等5個市落實到位。鎮江市建設了兩棟環衛工人公寓樓,提供給環衛工人租住。蘇州市政府領導堅持每年與環衛工人同吃年夜飯,慰問環衛工人,并從今年起開始為環衛工人繳納住房公積金,體現出了政府對環衛工人的濃濃關懷。
近年來,省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城鄉環境衛生工作,著眼城鄉統籌管理,建立由25個省級部門參加的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先在全國推行“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縣集中處理”的城鄉垃圾收運體系建設,目前95%左右的鄉鎮建設垃圾中轉站,鎮村垃圾集中收運率達到73.4%,形成“蘇南地區以焚燒為主、衛生填埋為輔,蘇中地區焚燒與衛生填埋并舉,蘇北地區逐步由衛生填埋向焚燒發展”的垃圾處理格局。到2012年底,全省共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77座,日處理能力達4.6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9%。編制國內首部省級餐廚廢棄物處理規劃,出臺《江蘇省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推進餐廚廢棄物處理。省開展了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省級試點工作,目前全省餐廚廢棄物日處理能力達到510噸,居全國領先水平。深化環衛行業市場化改革,目前全省25%的城市環衛作業實行市場化運作,環衛機械化、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咱城管也是文化人”
“是你
第一個出現在晨曦的朝陽里
是你
最后一個堅守在落日的余暉里
是你
跫跫的足音跋涉在宿遷大地
……”
——趙發龍《寫給城市管理者》
這是作品集《心底流淌的歌》中一首詩的開篇,作者來自宿遷市城管局湖濱新城分局。作為江蘇省城管系統文化建設年的成果之一,從城管人創作的數百篇征文中,該書收錄了遴選出的近20篇優秀獲獎作品,并由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省住建廳廳長周嵐稱之為“一曲新時期城管人在心底輕輕吟唱的‘為人民服務’的歌”。
省住建部門開展的以“城管三走進”、“城管義工”等為主要內容的“城管系統文化建設年”,通過出版報告文學集、舉辦書畫攝影獲獎作品展等系列活動,豐富了城管文化內涵,提升了城管形象,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在隊伍建設上,江蘇注意夯實基礎,提升素質,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積極探索依法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權責統一的現代城管執法模式。揚州等市推行“柔性城管、剛性執法”,統一著裝,規范言語,有效推進了文明執法。金壇市推出以“三早”、“三制”和“三督查”為內容的“三三三”工作機制!叭纭奔础霸绨l現、早制止、早拆除”,“三制”即“協管員駐村制、執法隊員包片制、中隊負責制”,“三督查”即“首問負責制督查、責任追究制督查、錯案追究制督查”,確保執法工作取得實效。全省各地以“江蘇省城市管理優秀城市”和“省市容管理示范路”創建活動為抓手,積極推進工作重心下移,開展清理占道經營、整治違章廣告等活動。目前常州、揚州、張家港等14個城市獲得“江蘇省城市管理優秀城市”稱號,全省共創建省級市容管理示范路102條,營造了良好的城市環境。
高科技助推“數字化城管”
有市民舉報:“在金壇市金陽路與金城路的交界處發現一堆建筑垃圾,請派人處理!”經工作人員搜素,在金壇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的顯示屏上,立即顯示出這處建筑垃圾的準確位置和相關責任單位!笆盏,我們馬上聯系相關責任單位前去處理!”。
這是金壇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給省人大城市管理工作調研組進行現場演示的一個片斷。金壇市自數字城管實施以來,監督指揮中心共立案41765件,處置41490件,處置率99.3%。常州市通過開通12319熱線、視頻監控網路、城管通巡查上報等多種方式,“全區域覆蓋、全天候受理”城市管理問題,自平臺運行以來,市、區兩級平臺已累計接聽市民咨詢、投訴和報修電話36萬個,問題解決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群眾對數字化城市長效綜合管理滿意率逐年提升。
江蘇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加快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質量和推進速度均居全國前列。不少城市依托數字化城管,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借助智能識別、自動監控、三維GIS等技術,實現城市管理的科學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建立城市突發事件處置平臺,并以區街、路段為單位進行切塊劃片,實施網格化管理,為城市長效管理奠定了基礎。目前,全省58個市、縣(市)中,已有35個建成運行或試運行數字化城管系統,約占總數的60%左右。同時加大考核力度,徐州、南通等市充分發揮數字化城管的績效評價功能,將評價考核結果納入政府部門效能考核,促進了數字化城管工作的推進。
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破解了城市發展中的許多難題。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渣土車違法運輸問題,制定下發意見,從健全規章、布局布點、綜合利用、安全管理、源頭管控、聯合執法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開展專項督查并在全省通報。目前55%的城市建立了渣土運輸市場準入制,82%的城市實行渣土運輸處置行政許可制度,9000多輛渣土車實施密閉化改造,渣土運輸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再如,在今年4月份開展的農貿市場周邊環境百日整治活動中,對納入整治范圍的1036個農貿市場實施綜合整治,重點解決環境臟亂差和基礎設施不配套問題,努力營造良好的農貿市場及周邊環境市場秩序,并推動規劃建設和省級改造,實現市容環境質量的整體提升。
進入7月份以來,江蘇又啟東了全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針對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郊結合部、城中村、棚戶區、老舊小區等9類環境薄弱區域臟亂差和設施不配套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對影響城市形象和群眾生活的占道經營、車輛停放、戶外廣告等3類容貌秩序問題規范管理,大力提升城市長效管理水平。省政府與各省轄市政府簽訂了年度目標責任書,責任書中確定的1618個項目中,1139個項目已經開工實施,新一輪城市管理攻堅戰正式展開。人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省上下一心,同心協力,一座座整潔有序、生態宜居的魅力城市一定會出現在世人的面前,荷爾德林“詩意的棲居”將不再是夢想,都市,將成為市民生活的福地、精神的樂園。
摘自2013.10《人民與權力》雜志(月刊.總第363期)10月10日出版,P15-16 作者:張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