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近期再次出臺嚴規,禁止各地
新建樓堂館所。記者在各地走訪發現,嚴令之下,明目張膽建辦公樓的現象有所收斂,但一些地方和部門轉而以“
商務中心”、“綜合業務大樓”、“市民服務中心”等各種名義暗度陳倉。
逃避監管,樓堂館所“另辟蹊徑”?
記者走訪發現,在中央高壓政策下,一些地方和部門打著各種名義新建辦公大樓,把辦公場所暗藏其中,以便順利通過審批,逃避監管。
記者在安徽某縣采訪發現,豪華的縣委、縣政府大樓前竟無一塊醒目的標識牌,甚至一些當地群眾都不知道這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據當地干部透露,這座大樓是前兩年以“商務中心”名義新建的,由于擔心被群眾舉報,當地政府搬進去后至今沒有掛牌。
江蘇一位干部舉例說,一些電力公司紛紛以調度中心等名義建辦公樓,公檢法單位以技偵中心等名義蓋樓,國土、質檢等部門則以檢測中心等名義蓋樓。
記者在湖北某市走訪發現,市地方稅務局綜合業務大樓、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及業務綜合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綜合樓等項目正在抓緊建設。知情人告訴記者,這些大樓雖然是以各種“業務用房”的名義通過審批,但實際上“大都含有辦公用房”。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他在一些地方調查發現,為了興建豪華辦公樓,一些地方想方設法繞開上級政府審批,通常以“科研樓”、“培訓中心”、“老干部活動中心”等名義新建大樓,實際上都成為當地黨委、政府的辦公樓。
避“八項規定”,開始擴建機關食堂
“以土地換大樓”也成為當前一些地方的慣用手段。政府假借置換或以向開發商提供一定面積經營性土地使用權為條件,請開發商建設公共設施,避過上級和社會監督。如嚴重超標的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工委辦公樓,就是武當山特區先行將3000畝土地以7萬元一畝的價格,出讓給武當山太極湖投資有限公司。太極湖公司用這3000畝土地抵押貸款,墊付工程款。
由于擔心“在外面吃飯不安全”,擴建、豪裝單位食堂成為樓堂館所建設的新趨勢。河北行政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劉日說,樓堂館所涵蓋諸多內容,近年來辦公樓、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等大幅降溫,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等出臺,有些地方開始新建、擴建和裝修機關食堂。
新建樓堂館所成部分干部撈錢撈面子的手段
一些基層干部說,新建樓堂館所已經成為部分干部“撈錢、撈票、撈面子”的手段。
在一些領導心目中,蓋一棟氣派宏偉的辦公大樓不僅“有面子”,而且“有里子”,是財政實力雄厚的證明。江蘇省委黨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誼教授說,有的領導干部在一個地方和單位干了幾年,覺得成績斐然,往往想蓋一棟標志性辦公大樓,作為工作業績的總結。
拉動經濟和招商引資也成為蓋辦公樓的“借口”。一些基層干部說,各地熱衷蓋大樓,不僅是為了改善辦公條件,更是為了發展經濟。
河北一位縣委書記說,一些地方的辦公樓蓋得像“皇宮”,進門要爬幾十個臺階,把“等級觀念”物化異化!案膳碌氖,有些領導干部希望提拔重用,不從干工作的實際出發,而是考慮風水迷信,奢侈浪費驚人,在社會上造成負面影響”。
更令人擔憂的是,有的干部將辦公樓視為炫耀地位、享受生活的工具。娛樂室、健身房、休息間……豪華辦公樓里應有盡有,完全背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