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發展區“花落”鄭州,河南再次向世人發出它的聲音。鄭州此次為何獲此“殊榮”?大河報記者采訪了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物流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謝雨蓉。
鄭州一舉拿下首個航空港經濟發展區的桂冠,原因之一是“定位”。
謝雨蓉說,國家對鄭州的定位是一個全國性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提出鄭州要成為一個東部產業轉移、西部資源輸出、南北交流合作的“戰略性通道”,以及全國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物流中心。謝雨蓉加重了語氣,她認為,通道是通過性需求,樞紐是組織型需求。所以要建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讓河南發揮物流組織功能,從“通道”變成“樞紐”。
同時,中原經濟區建設是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支點,謝雨蓉說,國家將“大任”放在鄭州、河南的肩頭,也是從中原經濟區產業體系建設角度考慮。
謝雨蓉說,國家需要一個帶動力極強、通過物流鏈條能形成區域產業鏈的物流中心,為全國服務,甚至是成為國際性的物流樞紐。而鄭州運輸方式齊全,能將各種運輸方式協調配合、無縫對接,這奠定了鄭州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基礎。
中原經濟區規劃提出三化協調發展,發展航空物流,對發展現代農業,包括農業延伸的產業鏈,都起到服務、引導作用。謝雨蓉認為,這也是航空港落地鄭州的題中應有之意。
對于鄭州航空物流比較薄弱,在謝雨蓉看來,破題關鍵在于解決“需求支撐”。謝雨蓉分析,鄭州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富士康,它有旺盛的航空運輸需求。利用富士康,去建設跟其產業體系相配套的物流環境,把比較知名的、特別是有全球性物流運作能力的企業引進來,供需雙向推動,鄭州物流業發展壯大之后,再去創造條件,吸引其他臨空產業,開始從規模經濟到范圍經濟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從而使產業體系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