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是2011年兩會期間房地產業及家居業熱議的話題之一。業內樂觀人士分析,在樓市調控和加息的重壓之下,把握兩會契機,保障房或為家居產業帶來新拐點?梢,房地產下游產業無需悲觀,應該及時調整戰略,將重點放在家裝、家飾市場。
保障性住房是“拐點”
目前,經濟適用房、保障房總量增加各地方建設部還在督促各省市落實一千萬套保障性住房,這一千萬套保障房比過去10年商品房加保障性住房的總量還要多。
在房產新政的影響下,全國各地商品房交易量已出現萎縮,交易量從調控前的日均千套滑落至三百多套。經濟學教授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價格保持強勁增長,保障房的商業配套是按照市場價,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應對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轉型。如果家居行業適應這個市場需求的轉型,加快推進研究未來家居市場的主要消費人群特點及政府政策,根據發展趨勢作出一些調整。那么,樓市調控對家居行業的影響不會很大,且市場存在剛性需求,保障性住房應該是家居行業的新“拐點”。
實木“雙鎖扣”地板跳出怪圈
當前,我國實木地板同質化嚴重,市場存在惡性競爭,產品本身價值被嚴重降低,市場陷入怪圈。由于實木地板利潤降低,服務質量也無從提高,使得產品口碑日益降低。
其實,實木地板陷入怪圈的關鍵是產品技術趨于成熟但缺乏創新,隨著地供暖的普及,實木地板面臨被淘汰的危機。但受甲醛問題影響,復合地板開始讓消費者望而卻步,這為實木地板留下了需求空間。同時,實木雙鎖扣地板的出現,代表實木地板發展新趨勢,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漲”還是“不漲”?
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今年的家居建材價格依然漲勢洶洶,整個國內木地板行業面臨兩大難題:首先,國際經濟形勢使木地板出口受到打擊,不少出口地板也“轉戰”國內市場,加劇了木地板行業競爭;其次,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上漲,其中表現最為直接的就是地板行業。依賴東南亞國家進口木料的木地板行業,原材料價格一漲再漲,企業成本壓力越來越大。
針對漲價問題,有人認為,成本壓力大,不漲價就得死;另一方則認為,市場人氣急劇下降,漲價不可能有市場,絕不能漲。地板價格是否要上漲,漲幅究竟該多大目前尚無定論。但無論如何,地板企業必須先從內部著手進行各方面的調整,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