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7jvfb"></p>

    <strike id="7jvfb"></strike>

    <p id="7jvfb"><ins id="7jvfb"></ins></p>
      <span id="7jvfb"></span>

        <th id="7jvfb"><rp id="7jvfb"><ruby id="7jvfb"></ruby></rp></th>

        <video id="7jvfb"></video>
        新聞資訊
        公司快報
        媒體聚焦
        行業信息
        媒體聚焦
        中國傳統建筑顯示的綠色智慧

        點擊數:6549  時間:2011/3/24 16:07:49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阮儀三 
         
              簡介:我國的古建筑處處閃耀著先人的智慧,談到人和自然的關系,筆者感觸很多。中國的古建筑,特別主張天人合一,是要用環境,而不是破壞環境。

          我國的古建筑處處閃耀著先人的智慧,談到人和自然的關系,筆者感觸很多。中國的古建筑,特別主張天人合一,是要用環境,而不是破壞環境。

          木結構的妙用

          中國的木結構體系,一個重要的特點是能防震。像應縣的木塔、遼代的木塔、獨樂寺觀音閣等都是古代重要的木結構。獨樂寺觀音閣經過8次大地震巋然不動,經過近1000年來的壓縮,底層部分所有的斗拱都已經壓扁了,但整個形式沒有變,筆者認為,只有中國的木構體系才能承受這種情況。

          歷史上還記載,嘉慶18年發生了關西大地震,一直影響到北京,那時沒有地震級別一說,但估計也有七級以上。故宮的整個太和殿都晃動了,上面有一塊碑掉落下來,但整個殿沒受到損害,雍和宮柱子發生了移位,但整個房子并沒有坍塌。

          所以說,中國木構體系非但形成了華麗的建筑物,解決了人民居住的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能抵御外來的地震沖擊。在我國這樣一個多地震的國家,這種木構體系呵護了中國幾千年。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也見證了木結構的抗震能力。四川廣元地區的昭化古城曾在2005年邀請筆者進行規劃設計。這個古城很漂亮、很完整,整個城鎮都是明清時期留下的木結構體系,盡管原始建筑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壞,亂七八糟的鋼筋結構房屋也建了不少,但我堅持要按原來的木結構風貌進行修復,2007年底古城主要的老街修復完成。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我們發現,和麗江古城一樣,凡是經過修復的房子一點事沒有,雖然瓦片掉下來了,但整個建筑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那些還沒有修復的建筑,大多坍塌了。

          事實上,我國古代建筑的智慧是從自然中汲取精華,模仿生態的形式來創造建筑,這是最綠色的建筑。而我們現在的主要建筑結構是從西方引入的,這種框架結構形式類似筒中筒,中間奠基井是完整的結構體系,外部再把建筑物整體包起來,其間有很好的梁板連接,而且是剛性的連接。

          這種結構形式不同于我國傳統木結構形式,當然它也能抗震,但其抗震的理念與傳統結構的理念大不相同。中國傳統建筑的抗震理念是“逆來順受”、“以柔克剛”,西方的理念則是“以剛克剛”。盡管現在我們很少將木材用于建筑了,但筆者認為,用不用木材是一回事,傳統木構體系傳達的這些理念應該得到更多的接受與傳承。

              天井與天人合一

          中國傳統建筑和綠色理念有著密切的關系。

          總體來看,傳統建筑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宮殿廟宇等大型建筑,多有琉璃瓦的頂、木柱子,但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無論是皇帝的宮殿還是大型的廟宇,建筑內容和結構的形式布置都差不多;第二類是民居,這類建筑富含變化,如北京的四合院,蘇州、揚州的廳堂式、花園式,安徽的“四水歸堂”(四個房子,中間一個天井),云南、貴州的“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五個天井),福建的“土樓”,廣東的“碉樓”,還有少數民族的吊腳樓、筒子樓,等等,形式各樣。但是,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都有天井的設計,而天井也正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

          為什么要有天井?中國傳統住宅的建筑理念以“合家團聚”為居住特點,同時,房子圍起來,安全、保暖、遮陽、避雨,因此,漢字“家”的最上面便像一個“屋頂”,只有這樣才能有吃有喝,有家庭財富的基本所在地。

          雖然把房子圍了起來,但不能離開天,不能離開地,陽光要能照進來,雨要能下進來,于是,便用天井,與天地相連。這反映出的需求,實際上與人和自然的需求密切相關。

          有了天井之后,中國的建筑就豐富起來。跟西方建筑不一樣,中國的房子屋頂有不同的坡向,天井外面有廊子,有了廊子就有欄桿,有欄桿還有漏窗,因此就造成了光面的變化。

          天井的形式也有了很多的變化。土樓圍在一起,幾十戶人家住在一起,中間有共同活動的公共空間,這個天井是“大天井”。而四合院到了上海就變成了里弄,雖然這個里弄是在外國租界蓋給中國人住的,但它有著強烈的中國形式,房間的布局也是前樓、后樓,中間是客廳,中部有天井。這些不同的形式,都反應出同一個“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很多傳統住宅中,天井有著很重要的通風、采光的功能,F在的房屋都配備空調暖氣,而過去的房子全靠自然通風來解決問題。揚州、蘇州都有這種老房子,前面是一個大天井,后面是大廳,大廳后面有兩個像螃蟹眼睛一樣的設計,便是用來通風的。風過來是穿堂風,所以天井中間的過堂是最絕妙的地方;沒風的時候,由于這個構造,風自然就流通了。這都是中國傳統建筑中,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來創造出良好居住環境的典型特征。而這些自然、實用的功能,都是現代建筑所不能具備的。

          中國傳統建筑的形態造就了良好的居住環境,是古人優秀的智慧,不能都被拋棄,也不能只模仿西方的樣式。

         。ㄗ髡呦低瑵髮W建筑城規學院教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特级太黄Av片免费播放一_日本a级黄色大片免费看_性爱视频无码免费看_在线观看免费国产成人91
                     
         

        版權所有@ 南京大地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 址:南京市鼓樓區華僑路56號大地建設大廈
        電 話:025-83312041(總機) 025-85393665(預制構件、新型建材業務咨詢) 傳 真:025-83318660
        蘇ICP備110335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