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生產國利比亞的暴亂波及全球金融市場,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和商品,搶購石油和黃金。數以萬計的中國工人從利比亞撤離,中國公司數百億美元的海外業務面臨損失。
我國建筑企業海外業務受影響
中國鐵建、中國建筑等一大批中國公司在利比亞有數百億美元的海外工程項目。如今,這些企業不得不撤回全部人員,放棄在利比亞的項目。大型設備被搶,工程陷入癱瘓,中國企業迅速擴張的海外業務面臨重大損失。
記者了解到,中國建筑全資子公司中建八局是利比亞2萬套住宅項目的總承包商,上萬人參與項目建設,投資數十億美元。在利比亞危機爆發前,該工程項目后期裝修所需的大宗材料幾乎已全部進場。撤離利比亞之后,中國建筑在利比亞的項目面臨重大損失。
中國鐵建是海外業務發展最快、海外工程最多的上市公司,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是中國鐵建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開拓非洲市場。幾年前,中國土木工程集團簽約了利比亞沿海鐵路項目和南北鐵路項目,合同額近40億美元。在利比亞沖突爆發前,這些工程還在建設中,還未交付使用。
目前,中國鐵建還沒有公布2010年度財務報告。由于沙特高速鐵路項目虧損41億元,2010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中國鐵建出現13.6億元的虧損。此次利比亞大撤離讓中國鐵建2011年度海外業務再次面臨巨額虧損,合同額高達200多億元的利比亞鐵路項目全面停工。索賠之路前途未卜,這直接影響該公司2011年的業績。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一直看好中國鐵建和中國建筑。他認為,海外業務迅速發展說明中國公司已逐步進入全球頂級跨國承包商的行列。利比亞項目在上述兩家企業總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較小,對公司業績影響不會太大。
利比亞危機沖擊全球金融市場
石油生產國利比亞的暴亂再次重創全球金融市場,導致全球投資者紛紛拋售商品和股票,買入石油和黃金。受此影響,2月22日,中國股市暴跌,中國鐵建跌幅超過5%,中國建筑跌幅達到2.7%。
萬達期貨研究總監王晨告訴記者,全球投資者都在拋售股票和商品,買入石油和黃金。但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沒有停止,利比亞危機并沒有讓美元成為受投資者追捧的避險貨幣。
石油生產國利比亞的騷亂和中東、北非的社會動蕩正在引發新一輪石油危機,石油和黃金都遭到了投資者的哄搶。一旦中東、北非的局勢進一步惡化,石油危機可能發展為糧食危機,全球經濟有可能陷入滯脹的泥潭。
但王晨認為,全球經濟復蘇的趨勢是毋庸置疑的。隨著局勢的穩定,商品和股票市場也會回暖,暴跌是最好的買入時機。
利比亞大撤離
促進國家意識覺醒
比經濟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身處利比亞的中國同胞生命正在受威脅,隨時都可能有劫匪沖進中國工人的住所,威脅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2月23日,在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的指示下,國務院成立了以張德江副總理為首的應急指揮小組,對滯留在利比亞的中國同胞進行營救。
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在海外跑馬圈地的中國企業,這都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考驗。在全球化時代,政府如何保護國家在海外的利益?利比亞大撤離也許是一個國家行使領事保護權的范例。對中國公司來說,在迅速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如何規避風險是一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