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國家統計局和相關部委最近聯合下發了要求建立保障房的統計調查制度通知,制度將從這個月開始實施。
今年國家下達了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要求各地今年10月底前全部開工,年底前確保完成400萬套。據了解,截至5月底,全國整體開工量僅約為今年計劃的三成。時間與任務進度“不對眼”,讓關注保障房建設的大眾擔心不已。
然而,從6月下旬開始,各地紛紛發布最新保障房開工情況,保障房似乎突然進入了開工高潮。據已經公布的數據顯示,許多省份均已實現任務跟隨時間同步過半。據新華社報道,遼寧、山西等地的開工率已達九成左右,而更突出的陜西省,除計劃內的790個項目外,還超計劃開工9個,開工項目總數占目標任務項目數的101.1%,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面對陡然拔高的開工量,業內專家質疑有“水分”。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叢屹認為“水分”主要是地方與中央的統計口徑不一致。中央認定的保障房范圍包括:廉租房、公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但一些地方在上報數據時將棚戶區改造、還遷房、危舊房改造及限價商品房等列入其中。
建設進度陡然加速,質量也就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斑@或許也是統計局要求建立保障房統計調查制度的原因之一!比珖康禺a經理人聯盟秘書長楊樂瑜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保障房建設本來就要公開透明,我們要通過保障房的統計調查制度知道各地方開工的時間、套數、資金來源,以及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賃住房的比例,與老百姓利益切身相關的建設得到有效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