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有望今年一季度公布。
此前,國務院已經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該規劃。國家發改委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要根據國務院的意見要求進行修改重新上報等待國務院正式批復,具體時間可能會在2月下旬,因為要趕在全國“兩會”之前發布,以提高關注度。
顯然,“十二五”期間,西部大開發戰略仍將被放在區域發展戰略的優先位置,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這意味著,在全國經濟下滑的趨勢下,西部地區仍要保持高速度增長的趨勢,而依靠本地區的資源能源優勢、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拉動則是西部“十二五”的發展主線。
仍以投資拉動為主
“這些年,東西部差距縮小不大。東西部的相對差距是縮小了,絕對差距反而擴大了!眳⑴c《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前期編制的西北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院院長、陜西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白永秀告訴記者。
雖然東西部的差距很難在短時間平衡,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東部地區外向型經濟受到很大沖擊,而西部由于市場化、金融化水平較低,多為實體經濟,發展勢頭反而比東部好。
去年,西部地區的陜西、內蒙古二省區GDP總量突破萬億元,與中部的湖北、湖南并列“萬億俱樂部”,而且“十一五”期間經濟平均增速超過10%,被稱為“金磚四省”。2012年,在東部地區相繼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西部地區經濟指標仍保持高位。
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給了西部地區保持高增長更強的信心,在國務院的有關八條意見中就有五條涉及到投資拉動,包括基礎設施、城鎮、產業、生態、公共服務五大類投資。
白永秀認為,西部“十二五”期間仍是投資拉動,在這五個方面進行投資,推進城市化、發展產業、建設基礎設施,也就增加了就業機會,就能從本質上縮小東西部的差距。
比如,國務院的有關意見中就提出,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鮮明的小城鎮,不僅是在城鎮建設方面進行投資,更重要的是將西部地區較為分散的生產要素集聚起來,形成一個個新的市場。
再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則表示,在公共服務方面“十二五”期間西部要大投資,因為東西部的差距在公共服務上表現很明顯。其中提到的“均等化”,就是要縮小東西部差距,同時也縮小城鄉差距,這就需要國家在文化、醫療、教育等公共設施和項目上進行大力投入。
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認為,與東部的消費拉動不同,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的思路很清楚,就是投資拉動,西部比較落后,所以要大開發、大投資。
新一批區域振興規劃將落戶西部地區
為了推動西部大開發,國家布局了一系列區域政策強化這一地區的投資優勢。這些區域政策從西部大開發整體戰略到各大經濟區再到各種新區等,逐漸細化,而且越來越密集。
“十一五”期間,關中-天水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等區域戰略規劃相繼獲批,為西部各地的開發帶來政策層面的利好,同時也帶來一大批項目,刺激了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
2011年,重慶以16.5%的GDP增速與天津并居全國首位,內蒙古、四川、貴州三地GDP增速均達到15%,位居全國前列,陜西、甘肅、寧夏、廣西、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省份的增速也都在12%以上。而2012年經濟增速預期最高的仍是西部省市區,內蒙古、貴州、重慶和陜西等地預期增速均在13%以上,與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8%的預期增速反差強烈。
張寶通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呼包銀、蘭西格、天山北坡以及陜甘寧等經濟區將會陸續布局西部。此外,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王慶云還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推動黔中、滇中、藏中南、寧夏沿黃等經濟區加快發展。
“西部大開發剛開始是從整體上抓一些重點,現在已經深入到具體層面了,幾乎每個地區都有具體的政策!卑子佬阏J為,這樣宏觀和微觀相結合、點面結合,既推動重點區域發展又推動全面發展,有利于區域協調發展。
在八條意見中針對西部的區域政策也有戰略層面的指導。其中頭一條就提出:“明確主體功能區,對重點經濟區、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區、資源富集區、沿邊開放區和特殊困難地區,實施分類指導!
這與以往從生態角度劃分的主體功能區提法不同,是從次區域的角度來劃分的。這種更細的區域劃分方法和分類指導避免了區域政策一刀切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