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政府宣布所謂“釣魚島國有化”之后,中日之間圍繞釣魚島問題的爭議不斷。中國軍方的強硬表態使得以軍事手段解決這一爭端的可能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新思考,保衛釣魚島一時間成為舉國上下關注的焦點。近日,隨著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正式交付海軍,中國軍事裝備能力受到國人乃至世人的廣泛矚目。其實,作為工業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機械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軍用工程機械在軍事工程保障上的作用也成為考核一國軍事能力的指標。記者為您整理了軍用工程機械的相關知識,帶您了解不一樣的工程機械。
軍用工程機械作為軍隊裝備的用以隨行工程保障任務的機械,是戰時保障軍隊機動、反機動和生存的主要工程裝備,是軍隊工程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軍用工程機械通常分為野戰工程機械、軍用建筑機械和保障機械。野戰工程機械是伴隨部隊執行野戰工程保障任務的軍用工程機械。主要有裝甲工程車、多用工程車、開路機、挖壕機和挖坑機等,用于戰時在敵火力下構筑和搶修道路、構筑各種野戰工事和在敵障礙物中開辟道路。軍用建筑機械用于國防工程施工作業。主要有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平地機、鏟運機和壓路機等。保障機械是用以配合野戰工程機械和軍用建筑機械作業以及進行工程裝備維修的軍用工程機械。主要有移動式電站、工程起重機和修理工程車等。
軍事工程機械現狀
全球軍事工程機械可以分為3個梯次:美、俄兩國為第一梯次,其軍事工程機械品種齊全、體系完整、性能優良、系列化程度高;英、法、德、日等國整體實力不及美、俄,但單項工程裝備性能先進,自主研發能力較強,屬第二梯次;其余國家和地區大都以引進為主,自主研發能力較弱,歸為第三梯次。中國雖然近年來工程機械市場發展迅猛,并且經過建國60年的發展,我國軍用工程機械已經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結構體系,在型號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較大的提高,并具有一定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工程保障能力,在保障機動、反機動和戰場生存力等三個方面均裝備有相應的配套機械。但目前我國軍用工程機械在機動能力、快速反應能力、自動化程度、信息處理能力、防護能力、可靠性等多個方面,距發達國家軍用工程機械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
他山之石 日本軍事工程機械以及工程機械轉為軍用的經驗
作為亞洲現代化進程最快的國家,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就堅持全盤西化的策略,注重脫亞入歐,這一策略使得日本成為近代亞洲強國。地震、海嘯頻發和日本列島多山地的地形,加上文化、歷史的共同作用,使得日本民族性中具有極強的侵略特質。而日本的軍工產業也在其近代發動的歷次侵略戰爭中逐漸壯大,而隨著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其軍工產業逐漸停止了軍事產品的制造轉而生產民用產品。像著名的豐田、三菱重工、富士重工、東芝都是戰時日本最大的重型軍工主力,隨著戰后日本放棄軍事,全部改為民用工業。尼康和佳能,也是日本軍工生產的副產品。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工業基礎,戰后,日本經濟迅速崛起,在“軍轉民”上取得了成功。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
盡管國際社會為了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對日本軍事工業的發展進行了嚴格控制,但日本還是在經濟恢復之后,開始了軍工產品的研究,1970年,日本頒布了《國防裝備和生產基本政策》,為軍工生產確立了基本方針,并以法律文件形式將“寓軍于民”的產業模式固定下來。所謂“寓軍于民”的軍工生產模式就是國家不再設立專門的從事武器裝備生產的兵工廠,軍事工業以私營企業為主,武器裝備的大部分研制任務和全部生產任務均由防衛廳以合同方式委托民間企業完成。目前,在日本從事軍事裝備生產的企業約有2500家,軍事工業的從業人員約15萬人~20萬人,年度生產規模達200億美元。由于日本的軍工生產均分布于民間,因此形成了它獨有的特點。在民用工業和軍事工業界限愈加模糊的情況下,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科研成果相互轉化也就愈加頻繁。軍用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由于先天的優勢,自然會在日本所謂“寓軍于民”的軍工生產模式獲益匪淺。由于科學技術最新成果往往最先運用于軍事領域,由民間企業承擔軍品生產,可使各企業盡快掌握最新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這反過來也會促進民用工業生產的進步。在窮兵黷武的歷史時期,日本曾經把汽車制造公司改造成飛機制造廠,而“寓軍于民”的軍工生產模式下,民用工程機械的戰時轉產也顯得更為順其自然。有了強大的軍用工程機械生產做保障,日本在戰時工程建設保障以及民用機械轉為軍事工業上有了強有力的支撐。
軍用工程機械
民用技術可短時間內轉為軍事用途
軍用工程機械在戰爭中的作用不容小覷,而民用工程機械雖然無法直接投入戰場,但卻可以迅速轉換為軍事工業,記者在同一位國內知名礦用機械制造公司的負責人交談時,該負責人曾向記者表示,同坦克相似度極高的掘進機的生產線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改造成軍用坦克生產線。民用技術改造為軍事用途的例子還有很多,美國杜邦公司生產的Kevlar合成紡織纖維目前已成為制造頭盔、防彈衣和其他軍用服裝必不可少的原料,其研發的特氟隆涂料,作為民用技術可以避免烹飪時食物粘在平底鍋上,而用在軍事上,則可以改善冷兵器的使用壽命和鋒利程度。而一些看似簡單的民用牽引車,適度改裝后就可成為各種軍用牽引車。
中國軍用工程機械現狀
由于建國初期我國機械工業十分落后并且在工程機械行業幾乎空白,我國軍用工程機械起步時的產品研制只能選擇引進仿制的方式。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工業生產能力、科技力量、科研條件等逐步增強與提高,以及為滿足國防建設和部隊作戰工程保障任務的需要,同時經過參照仿制階段積累的科研經驗和建立的科研技術基礎,我國軍用工程機械的研制工作逐步轉入自行研制階段。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軍用工程機械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經過建國60年的發展,我國軍用工程機械現已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結構體系,在型號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較大的提高。盡管中國的軍用工程機械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科研投入、機械的機動速度以及產品的穩定性上。
軍事并不一定意味著戰爭,軍事力量的增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減戰爭發生的可能性。工程機械行業雖然整體上同軍事相關聯不大,但是軍用工程機械作為戰爭保障的重要力量,將為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應有的支持。保衛釣魚島不只是一句口號,相信隨著包括工程機械行業在內的國家工業水平的整體提高,崛起的中國將會在保國衛土上擁有更強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