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大學官方微博圖片
“93版”的武大校門牌坊,已于前日化為歷史的塵埃。昨日凌晨,武漢大學官方微博公布了復建后的牌坊及廣場初步設計效果圖,稱將“力爭還原1937年版牌坊的材質、式樣和風格,進一步傳承和彰顯武大精神文化特質”,但在昨日收到的1000余條評論中,大部分網友都認為其既缺乏韻味也不實用。
武大校門處將建大型廣場
昨日上午8點22分,武大官網也公布了這一初步設計方案。效果圖顯示,重建后的八一路下穿通道完工后,武大的文理學部與信息學部將由一個大型廣場連接,廣場正中就是重建后的牌坊。
校方稱,新的牌坊建成后,“在該區域形成武漢大學新的發展軸線和文化空間。作為校友情感的寄托和學校文脈的象征將繼續存在,復建的校大門牌坊只是會挪位50米左右,保持原有風貌,而其規格、位置、氣勢等將優于原有牌坊”。
該;ú坑嘘P負責人表示,復建后的大門左側即楊家灣處,將新建一個“飛碟”形狀的萬人體育中心,供學校舉行大型活動如畢業典禮等使用。大門右側將新修一棟教學科研樓,主要用于部分文科院系教學。
方案引起網友強烈反響
該方案在網上公布以后,迅速激起強烈反響,有網友認為其過于現代化,與武大氛圍不合,有人說大廣場“冬冷夏曬”,不適合武漢的天氣。如@客發蒼溪說,鳥蛋式建筑與珞珈山老建筑完全不搭調,不倫不類,還有那么大露天廣場,既與成蔭的珞珈山風格不符,也不適合武漢的氣候特點。
但也有人表示認可,認為廣場將文理學部和信息學部連接起來,對師生而言,方便、安全了很多。
教授:可以新,但要掌握分寸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趙冰看到效果圖后表示,這只是個初步的方案,所以目前不太好評價。不過,他認為,該設計絕不能算上乘。他表示,建筑設計應該著眼全局考慮,尤其像校門這樣的形象工程,更不應該只在校門范圍內研究問題,而應該從武大目前的5000多畝校園范圍通盤考慮。
“現代化的建筑風格不是不可以,像歐美國家的一些數百年歷史的名校,也是分階段建設的。設計師們會利用理性的結構關系,在建筑的布局、尺度、比例、呼應等方面考慮傳承、延續文脈!壁w冰表示,中國人是比較感性的民族,所以建筑師要考慮呼應這種文化心理,在武大這樣有百年歷史的高校,核心區必須保留原有的風格,外圍可以有一些創新。
“新的東西可以有,但要掌握分寸!彼麖娬{,在校門的重建方案上,必須尊重全體師生的意見,一定要有一個征集意見的程序!暗綍r候哪怕是師生辯論都沒問題,這樣才經得住歷史考驗。如果所有師生都選擇武大原有的古建筑風格,建筑師也必須尊重!
對此,武漢大學基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這一初步設計方案正在專家論證階段。下一步,會有一個程序征求師生、校友及有關方面意見,但“基本的框架應該就是在這個初步方案的基礎上修改和完善”。
據了解,為迎接該校130周年校慶,新廣場預計明年10月前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