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夏季達沃斯論壇發布了《全球競爭力報告》,對各經濟體的競爭力進行了最新的排名。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中國內地的排名在經過數年穩定上升后,今年下降了3個位次,排在第29位,但仍在金磚國家中保持領先地位。報告顯示,從12類競爭力支柱來看,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排名第54位,下降6位;技術就緒度排名第88位,下降11位;市場效率排名59位,下降14位。
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上,大國不如小國。除中國外,美國也下降了兩個位次,排在第7,這已是美國競爭力排名連續第四年下滑。而瑞士第一、新加坡第二,北歐除丹麥外都進了前十,除英國外,前十里不再有大的經濟體。
但中國的某一些指標仍位居世界前列,如中國國內市場規模指數排名第2位,國外市場規模指數排名第1位,全國儲蓄占GDP的比重排名第5位,宏觀經濟地位排名第11位,報酬和生產力排名第16位,國家信用等級排名第22位,風險投資收益排名第22位,創新能力排名第23位,企業的研發投入排名第24位。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詹妮弗·布蘭科認為,中國宏觀經濟環境非常良好且非常穩定,主權債務評級甚至比其他發達國家還好。中國仍然受益于自身龐大的國內市場。與同處一個發展階段的國家相比,中國的創新能力也比較高。
“中國過去30年形成了龐大的工業體系、配套體系與環境體系。雖然老撾、柬埔寨等國的勞動力成本低廉,但建立新的制造業工業體系的成本并不低!比珖ど虡I聯合會主席黃孟復說,制造業仍然是中國的比較優勢,只是發展方向轉移到了更高的經濟轉型層面。他信心十足地說,鑒于中國目前的人才儲備,10到20年內便會形成新的比較優勢,那就是創新研發能力。
黃孟復認為中國企業想要提升競爭力就必須走國際化道路。他指出,一個企業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競爭的,所以它的競爭力應該是全球性的,它能夠利用全球的金融資源,能夠利用全球的人力資源,能夠利用全球的所有資源來進行自己企業的戰略布局,如果真是這樣,這個企業的競爭力應該會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