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上,備受關注的201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獲獎名單最終出爐,嘉里集團董事長郭鶴年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等10人當選2012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緊扣“實體經濟” 建材及建筑機械各有一位
結合今年國內外特殊的經濟形勢,2012年的第十三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主題確定為“實業的使命”,呼喚實業的回歸與振興,表彰在實體經濟方面的優秀踐行者和為實體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群體。
從獲獎名單看,無不緊扣“實體經濟”的主題,入選的企業涉及傳統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新興產業以及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充分體現了2012年中國企業在跨國并購、國企改革創新、互聯網產業變局等多方面的特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份榜單的很多獲獎者都已經處于國際同行業的領先水平,成為世界級的商界領袖:聯想是全球PC的老大,萬科是全球住宅地產的老大,還有阿里巴巴、三一重工等都是世界有影響力的大企業,靠實力說話,靠實業說話,他們成為第一批世界級的中國商業領袖。
建筑相關行業為201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中貢獻兩位,梁穩根(三一集團董事長)、宋志平(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在2011年建筑相關行業只貢獻一位,詹純新(中聯重科董事長)。
梁穩根
這其中,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也被媒體戲評為“2012最忙碌的董事長”。除了花了3.6億歐元收購德國工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還要“狀告奧巴馬”,并最終做出要將三一遷往北京的決定。但這些看似“浮華”事件的背后,真正支撐三一重工取得今天成就的,還是其超過2400件技術專利和創新精神。
2012年,三一格外吸引眼球,梁穩根也備受關注。年初,三一重工花了3.6億歐元收購有著“大象”之稱的德國工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叭蜃畲蟮幕炷翙C械制造商”與“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的疊加效應,改變了世界混凝土機械的競爭格局。這次閃電般的戰略性收購,被譽為中德貿易史上極具示范意義的交易,并被納入2012年全國高考試卷。數據也顯示,三一與普茨邁斯特整合后效果逐漸顯現。今年上半年,普茨邁斯特銷售增長超過10%。
2012年3月,三一集團在美風電項目遭到CFIUS(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強行阻攔,奧巴馬簽發總統令,以涉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要求終止三一這一正當合法的投資項目。梁穩根帶領三一集團勇敢回擊,拿起法律武器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說“不”,將奧巴馬總統和CFIUS告上法庭。
2012年是工程機械行業相對艱難的一年。在行業下滑、非理性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梁穩根提出“不追求座次,不追求規模,不盲目追求市場占有率”的經營方針,呼吁理性競爭,為行業注入正能量。
據悉,早在2005年,梁穩根就曾以其挺立股改潮頭,推動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的事跡,獲評“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宋志平
2012年12月12日,CCTV第十三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揭曉答案。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董事長宋志平榮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稱號。
在他的心中,中國水泥市場的版圖上,大西南是最后的戰略要地。但此時的西南市場早已是群雄逐鹿、烽煙四起。此時的大西南水泥嚴重過剩,價格戰頻頻發生。中國建材的到來更像是一個行業整合者,隨著75家水泥企業先后加盟,混戰格局從此改變。至2012年,6年時間,近600家水泥企業加盟,吸引數百位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成為中國建材的股東和職業經理人。
宋志平覺得我們在走向國際的過程里,確實存在著很多溝通上的問題,中國企業也需要全世界了解,我們也要做這些工作。同時,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公平地對待我們,我們自己的國家也應該支持我們。作為企業家,作為中國企業,我們走出去并不是我們一個企業的事情,我們身后是我們的國家。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會據理力爭,會維護我們的尊嚴,會全力以赴。
他的職業生涯如同“臺階式”。1993年,36歲的他出任北新集團一把手;2009年,他又受命同時任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掌門人,只用2年多時間國藥銷售額就從400來億沖到2011年的1250億。
1993年,36歲的宋志平擔任北京新型建筑材料總廠一把手,帶領企業迅速走出極度艱難的困境,4年后北新建材在深交所敲響上市鐘,發展成為全國新型建材行業的龍頭企業。2002年,他迎來人生又一個轉折點,調任中國建材集團任總經理。此時的中國建材風雨飄搖,幾近破產。他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重組,終于力挽狂瀾,帶領中國建材集團走一條資本運營、聯合重組、管理整合與集成創新的發展道路,用10年時間從當初的年營業收入20億元的瀕危企業成長為建材行業唯一的世界五百強企業,2012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建材企業,營業收入將超過2000億元,水泥、石膏板等業務規模躍居全球第一。
宋志平主持的水泥領域大規模聯合重組與管理整合的實踐成為哈佛商學院案例,不僅破解了產能過剩行業與充分競爭領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難題,而且為轉變發展方式、帶動民營等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而宋志平執掌的另一家央企——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自他2009年6月任董事長以來,國藥控股H股順利上市,成功重組國藥、中生、醫工院、中出服四家央企,打造了“中央醫藥健康產業平臺”,用3年多時間再造了一個新國藥,集團營業收入由400多億元增至2011年的1250億元,2012年將超過1600億元,成為進入世界500強的第一家中國醫藥健康企業。目前已成為國內規模、科研實力、產業鏈和網絡覆蓋極具優勢、承擔醫藥領域國家戰略任務的醫藥健康產業。
在2012年極其復雜的經濟形勢下,宋志平帶領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兩家央企積極踐行“央企市營”模式,努力做強做優、推進了行業性整合優化。中國建材集團在基建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仍實現了銷售收入逆市上揚,國藥集團與去年相比,營業收入增加40%。兩家企業均取得了優異的經濟效益。在實現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引領了建材和國藥兩個行業思想觀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兩家央企也被譽為充分競爭領域快速成長的企業典范。
回顧做企業的心路,宋志平說,自己是理想主義者,做的是整合者的事。他在探索一個超越所有制的公式,即“央企的實力加上民企的活力等于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