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制造業陷入“寒冬”,國內成本上升、國外內需不振,更嚴重的是中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增多,不僅傳統的貿易伙伴夾擊中國商品,一些新興經濟體也加入其中,“中國制造”被集體“群毆”。
美國和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兩個貿易伙伴,今年不約而同地選擇打出“貿易牌”作為提振就業、拯救經濟的法寶,“中國制造”成為他們攻擊的靶子。
加拿大對我國單元式幕墻發起雙反調查
2012年7月16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發布公告,對原產或出口自中國的單元式幕墻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涉案產品為單元式幕墻,無論是否含有填料,包括已完全組裝的框架體,無論其是否含有緊固件、鑲邊、襯墊、把手和遮陽膜等,其在加拿大的海關編碼為7610.10.00.20、7610.90.10.90和7610.90.90.90。
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征收為期5年懲罰性關稅
今年8月,歐盟宣布,自9月中旬起,又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征收為期5年的懲罰性關稅,最高稅率為69.7%;關于光伏雙反調查仍在進行中,雖然中國商務部已派出代表團奔赴歐洲各國就此案與多方進行談判,但市場認為,翻盤可能微乎其微。
美國對中國硬木和裝飾用膠合板發起雙反調查
10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硬木和裝飾用膠合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這是今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產品發起的第4項反傾銷調查和第3項反補貼調查。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奧巴馬政府出于競選目的而頻繁“敲打中國”,貿易保護主義明顯升溫。中國商務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新興經濟體“發難”中國制造
不僅是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明顯增多。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近期也頻頻向中國制造“發難”。據商務部消息,繼歐美之后,印度反傾銷局也將對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9月,秘魯已針對來自中國的上釉墻面瓷磚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繼阿根廷之后,拉美針對中國陶瓷行業發起的第二起反傾銷調查;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國紡織品和服裝補貼政策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控中國通過減免部分所得稅、增值稅及地方稅等方式對紡織品和服裝企業進行了補貼,對墨西哥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商務部最新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顯示,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