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2年北京科技周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落下帷幕。在為期一周的時間里,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一項關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技術成果吸引了人們的眼球。該院專家崔寧向記者介紹了她在本屆科技周上“一個最大的收獲”——“真沒想到市民對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反應改變了我內心積存已久的一個觀念!
從2007年開始,崔寧帶領她的科研小組對北京市一項科技計劃項目——建筑垃圾資源化關鍵技術與應用的研究——進行了長達4年的艱苦攻關。在科研期間,她和同事們一直有一個心結,“要是市民知道自己的房子是用建筑垃圾建的,腳下的路面是用建筑垃圾鋪的,他們心里會怎么想,會不會不自在?”如今,這一心結終于解開了,“市民了解了建筑垃圾資源化的過程,對建筑垃圾重新利用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認同!彼硎。

利用建筑垃圾做成的磚
據崔寧介紹,建筑垃圾資源化在西方發達國家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了,有關的應用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社會也非常認可。她所在的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曾組團到韓國和日本考察,發現這兩個國家在建筑垃圾資源化方面的應用非常普遍,僅韓國就有100多家大型建筑垃圾再加工廠。我國的建筑垃圾應用技術并不比國外差,問題在于我國對這方面的認識不夠充分。她強調,他們攻關的這一課題目前已經獲得了1項發明專利和3項實用新型專利,兩次專家鑒定均給予了國際先進水平的評定,3次國內外技術查新也都獲得了認可。
談及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推廣應用,崔寧仍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例,認為從總體上說,他們對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已經形成社會共識,有比較完善的配套政策和科學有效的管控措施。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相對滯后,但近年來也開始了對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立項研究和小范圍應用。據崔寧介紹,依托該項目,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已在北京乃至全國得到了推廣,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相關技術在地震建筑垃圾處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建筑垃圾再生磚生產與應用技術已被列為北京市建設領域科技創新成果推廣項目,項目承擔單位被認定為北京市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另外,該項目關于建筑垃圾資源化政策的建議引起了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作出了專門批示,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還對國務院各部委在建筑垃圾資源化方面作了明確分工,推動了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的進程。
此外,北京市還于去年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市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循環利用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十二五”時期,全市以拆除性建筑垃圾為重點,加快資源化處置設施建設;到2012年,建成4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到2015年,全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年處置能力達到800萬噸,資源化率達到80%。
據崔寧透露,北京市政路橋控股集團今年底將在北京市大興區啟動一建筑垃圾處置設施建設項目,年處理能力達100萬噸。她認為“政府在這方面開始重視”,但也“希望政府繼續多出臺些政策,畢竟這是一個剛剛起步,需要政府支持、社會關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新興產業,這類環保企業在未來正規運行后,必然會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到那時,政府的壓力會慢慢減小!
建筑垃圾從群眾中來,經資源化處理后再回到群眾中去,這將是一條完美的產業鏈。北京科技周落幕后,崔寧心中開啟了一扇新的希望之門,“有了政府的扶持,再加上群眾的認可和支持,這項事業就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