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00年以來大力發展重化工業,2005~2007年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攀升,且企業更新改造投資增速亦始終維持在30%以上,產能擴張的速度遠遠高于需求擴張的速度,致使如鋼鐵、水泥等行業形成了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2009年國家確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風電設備6個行業為產能過剩行業,并以此進行了一定程度整頓。
時至今日,似乎此前的這些行業依然存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產能擴張大于需求將會導致當期生產物品無法銷售從而形成庫存,庫存持續攀升則說明產能過剩嚴重。我們可以用工業企業產成品累計增速作為判斷庫存水平的指標,那么對于本輪庫存周期來講,筆者大體的觀點是目前仍然處于中上游行業被動補庫存、下游行業主動去庫存的階段。以剔除價格因素后的工業企業產成品累計增速看,今年5月份的增速和金融危機時期庫存積壓最嚴重的2008年底水平基本相同,也就是說,雖然2009年“四萬億”計劃使得庫存水平出現快速回落,但隨后釋放的新增產能又快速帶動庫存回升,使其從2009年至今形成了十分明顯的“V”字形變動。
具體來看,基建投資增速2009年初開始直線式上升,隨后年中房地產投資增速也開始持續攀升,累計同比在1年以后曾達到近40%的高點,彼時“基建”和“地產”雙輪驅動才使得庫存顯著下降。然而對當下來說,一方面中央短時期再出臺如此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房地產受到持續調控影響,同樣不可能再有力驅動投資,因此兩方面原因使得庫存的消化都不會比2009年快。
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三個政策階段
從今年的經濟增長形勢看,出口不容樂觀,國內消費同樣乏善可陳,全年經濟增速可能維持在8%左右的水平。今年以來的產出缺口轉負,暗示當前總需求要小于總供給,這將降低市場出清的速度。這種情況下,如果要解決政策和產能過剩銜接問題,短期則仍然只能從需求層面入手;中期則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改善供給;長期則必須以產業結構的轉型來解決。
首先,從短期穩定經濟增長層面來講,“三駕馬車”中依然需要靠投資來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里的投資具體則是指基建投資。我國的投資主要分為基建、企業更新改造和房地產投資三大部分,相對與企業的更新改造投資而言,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而言不會造成產能過剩問題。事實上,自今年3月份以來,基建投資增速已經開始出現顯著回升。對于廣大中西部地區而言,城鎮化仍然是“十二五”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其建設的主要任務。此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中也強調:“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構建適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笨赡苁蛊溆兴钢獾氖侨谫Y問題,因此可能需要政策未來進一步有所傾斜。此外,在近年我國持續遭受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城市基礎設施的落后使其危害性被無限放大,因而相關基建投資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十分強烈。
綜合上述,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一條道路是有傾向地基礎設施建設――傾向于民生工程和傾向于中西部,短期而言可以遏制經濟下滑態勢,而長期而言則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基礎所在。
其次,中期講,解決產能過剩要加速淘汰落后產能。今年6月份,工信部公布了淘汰落后產能的煉鐵、煉鋼、焦炭等19個行業中的第一批企業,并要求力爭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關停名單中所列企業的落后產能并確保在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梢灶A見的是,淘汰落后產能并非一蹴而就,未來隨著更多企業的公布和實施,淘汰落后產能可能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亦將伴隨著中國去重化工業的進程的展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發改委今年連續審批通過了廣東湛江、廣西防城港等鋼鐵基地項目,從項目看,新建產能規模均大于壓縮規模,以防城港項目為例,建設規模為年產鐵850萬噸、鋼920萬噸、鋼材860萬噸,而累積壓縮粗鋼產能則僅為1070萬噸,這就意味著未來項目建成投產仍將會在當前基礎上形成新增產能。筆者認為,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亦要嚴控相關行業的新增產能,尤其是如鋼鐵這類本已產能過剩十分嚴重的行業。
最后,解決產能過剩的根本在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層面上,中國未來將走上去重化工業道路,即出現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占比穩中有降、第三產業占比穩中有升的格局。而這一過程亦將伴隨著中國從投資和出口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的增長模式上,從而延續中國經濟中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以日本的產業結構轉變模式看,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間,重化工業占主導地位,這一階段汽車、機電產品等迅速發展,同時GDP增速也維持較高增長;七八十年代,日本跨過劉易斯拐點,第二產業中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開始下降,資本密集型產業占比開始上升,同時GDP增速也開始逐步下臺階;80年代至今,日本第三產業則開始迅猛發展,同時第二產業占比也持續穩中有降。不僅日本,美、英、德以及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均遵循了這一產業結構變遷規律。
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由來已久,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國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當經濟處于繁榮階段時,企業容易獲得貸款,同時自身有擴張產能的沖動,導致產能擴張超出了潛在需求,這樣當經濟景氣程度回落時,就易于形成庫存積壓。加之如鋼鐵等行業存在難于停工的特殊性,就更容易嚴重過剩。因此,考慮到積重難返,產能過剩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筆者認為,通過短期逆周期政策的適當調節,并加大中期整改力度,長期而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才是徹底解決這一頑疾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