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Martin(安卓·馬。┰O計獎,在西方世界極有影響力,但這幾年不斷出現的東方面孔,也引起了國際設計業界的高度關注。對于此種現象的產生,有的人認為是中國市場的驅動,也有聲音諷刺這是西方獎項在獵取中國元素吸引眼球。但這都不是討論的焦點,我們應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中國設計究竟何時能真正走向世界?
要知道,外國人將你收錄獎項的理由是獵奇,理由與你能否真正開始影響世界上其他國家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AndrewMartin設計獎的創立人MartinWaller(馬丁·瓦力)先生,他本人也可算是設計大師,曾經提到中國設計師有一些創意是能夠完全凌駕于其他國家設計師之上,靜坐云端俯視天下的,比如對光的運用。西方設計師也會用光影處理,但據馬丁說,他們使用光的理由就是兩個,一是可以引入自然光,做一個人與自然的互動增強生活感,二是對空間空白的補充,如此而已。
而中國的設計師,極善于利用光影光暈光層的效果,將環境烘托出各種不同的氛圍,曖昧、清新、冷艷、奢華,而這是在布局、家具配飾和空間完全不變的基礎上實現的?峙逻@也是“東方人由感性方面思考問題出意境,西方人由理性方面思考問題出邏輯”的一種延伸。
再比如畫面感。中國人尤擅描繪畫面,漢字本身就是流傳至今三大古文字唯一以形象示人的文字,所以漢字其實并非絕對精確,它的張力在于臆想的畫面感,而真正世界通用的最嚴格文書語言是法語。中國設計師的血液里滲透了這種靈感,一個房間落地窗的取景框架,可以完全借法自然以之為我用。屋內移步易景的輾轉騰挪,手腕更是玩的爐火純青。擺在中國設計師面前的不是一個點線面體的邏輯空間,而是需要凝神寫意的畫卷。包括思考細節,都會從景中有景,和諧流暢這樣的角度出發。
再比如,最根本的中式文化。英國的獲獎設計師Chris(克里斯)滿眼都是中國紅、龍、窗格、壁畫和燈籠。老外的視角,都是從這些符號出發。但他們不了解中國歷史,不了解中國幾千年來沉淀下來的人文淵源和血脈聯系。所以他們可以非常精準地提取各種有別于西方的元素,但不會知道為什么要把玉皇大帝諸子百家與禪道如此搭配。是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時間段正是士大夫文化驟緊驟松的火爐年代。在這三教融會貫通后,真正的中國士大夫的思想體系開始形成,影響后世。這可以讓中國的知識分子感悟到哲學的變遷,一副八十七神仙卷的壁畫自己戳在這兒,就不會有這種效果了。
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點,都是中國設計師可以之為利器,影響世界的武器。這些思想和優點一直存在著,但甚至中國設計師自己都不知道,我們原來有這些閃爍著文化光芒的智慧可以利用,世界原來會對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設計驚詫致敬。
另一方面,中國設計師的設計語言仍然有欠國際性。表達形式上,沒有做到更直接,更醒目的抓住世界的眼球。設計是感性工作,但絕對需要理性邏輯的整合。在色彩、材質、空間和格局的利用方面,西方有著上百年的豐富經驗及理論系統,他們在如何描述一種氣氛和表達一種心情的手法上是優于我們的。畢竟中國講究悟,意在筆先,不是要全部呈現出來的,這在世界領域會造成一種溝通不暢。
中國的設計師需要了解世界流行設計語言,才能將自己的思想與文化流暢地表達出來。奧運之后的這幾年是個機會。作為跨界極廣,需高度整合文化的設計領域,如果能夠成功輻射全球,將對中國的文化輸出起到相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