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高3.0米的住宅,凈高只剩2.7米。想裝中央空調?不行!想做豪華吊頂?壓抑!”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因層高不足而影響居住舒適度的案例屢見不鮮。住宅層高是否也該與時俱進?
近日,南京市規劃局公布《南京市建設項目容積率管理暫行規定》,將住宅層高控制線從原來的3米拉升到3.6米。這意味著,開發商將在“層高”這一建筑參數上比之前多出60厘米的調節空間。業內人士評價,此舉或將導致南京新報批的改善型住宅項目掀起層高革命。
層高“長個兒” 源于市場需求
根據《南京市建設項目容積率管理暫行規定》第六條,住宅建筑層高不得超過3.6米(此前為3.0米),公寓、辦公建筑、普通商業建筑層高不得超過4.8米。新規定從9月1日起執行,影響之后申報規劃設計方案的所有項目。
南京市規劃局宣教科工作人員萬先生介紹,本次的新規定,主要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做出的對應性調整。由于大量科技住宅的出現,加上市民對住宅空間感的要求提高,原有的層高已經不適用于部分偏高端的住宅產品。新規定意在讓南京住宅市場更加多元化,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居住需求。
結合近年南京住宅市場實況,因層高不足而影響居住舒適度的事實的確存在。河西一樓盤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受2010年1月起執行至今的舊規定影響,他們打造的200㎡大戶型豪宅層高為3米,安裝中央空調、吊頂,需要占去至少30厘米,再除去上下樓板約20厘米的厚度、鋪裝地板的厚度,最終凈高只剩下2.4米多一點,這對大戶型來說顯然不夠舒適。
新規主要影響改善型產品
南京房地產開發建設促進會秘書長張輝表示,層高限制由3米調整為3.6米主要影響改善型產品,一些大平層豪宅舒適度將有很大的提升,值得鼓勵。他介紹,華潤悅府項目層高為3.3米,菲呢克斯國際公寓層高為3.15米,這些都是源自于豪宅產品對舒適度的追求,隨著新規定的執行,預計日后會有更多高端項目在層高上做文章。
但也有網友仍發帖質疑,一次性提高60厘米,潛臺詞是不是要“鼓勵豪宅消費”?會不會“導致豪宅泛濫”?對此質疑,業內人士并不認同。從全國情況來看,不少大城市擁有比南京舊版容積率管理暫行規定中更寬松的層高上限標準,其中成都為3.6米,深圳3.3米,上海3.2米。盡管如此,全國大部分的普通住宅仍然遵循國家《住宅設計規范》中“普通住宅層高宜為2.8米”的建議,層高超過3米的產品設計僅存在于少數改善型樓盤中。
張輝分析,新規定并未強制性提升層高的下限。從成本控制的角度來分析,普通層高的產品仍將是市場主流。他舉例道:“假設某棟樓審批時被限高54米,如果每層不高于3米,開發商一共可以蓋18層,若把層高增加到3米以上,那么就只能蓋17層甚至更少。一般的開發商不會放棄這部分利益!
南京新浪樂居主編馬江洲也認為,新規定主要調整了住宅的層高上限,沒有“一刀切”,是根據市場發展狀況作出的“進步性”調整,利于房地產市場的良性發展。
實用主義
3.6米層高可能普及嗎
吳翔華認為,對于層高這一建筑參數,市民應當辯證看待,切忌盲目崇拜。
他說:“對于豪宅,尤其是大戶型產品而言,如果存在特殊需要,確實可以增加層高,強化產品的空間感和舒適度。但對于普通住宅而言,目前2.8米-3米的層高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大部分家庭的日常需求。
此外,從經濟環保的角度來考慮,過度拉高建筑的層高,不僅意味著建筑成本的增加,而且地暖、空調的能耗也會相應增加,造成的環境壓力不可估量。
“目前來看,3米層高仍然是住宅最為合理的設計!痹撊耸勘硎。
再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更高的層高是否意味著更高的房價呢?業內流傳的一個說法是:層高每增加10厘米,樓盤的建造成本就相應增加總造價的1%。
對這一說法,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一所所長錢鋒認為有一定的依據,但還需根據具體的項目情況來具體計算!翱梢钥隙ǖ氖,層高的增加不僅需要耗費更多建筑用材,在承重設計、整體結構上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
挑高戶型被叫停?純屬炒作!
近日,隨著新版《南京市建設項目容積率管理暫行規定》的出臺,有觀點提出“南京挑高戶型被叫!。不少都市圈樓盤甚至以之為促銷砝碼,在南京大肆推廣其“稀缺的”“高性價比的”挑高住宅產品,F代快報記者仔細對比新舊容積率管理規定后發現,這一說法并不屬實,多名業內人士也認為,新政策對挑高產品的影響微乎其微。
早在2009年末,南京市規劃局便頒布了舊版的《南京市建設項目容積率管理暫行規定》,其中明確表示,住宅建筑層高超過3米,公寓、辦公建筑層高大于4.8米、商業建筑層高大于6.0米的,需按1.5倍計算建筑面積。該規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自此開始,南京市對挑高建筑便有了嚴格規定。
而新近頒布的容積率管理規定只是在舊版的基礎上進行了細化。具體變化在于:住宅建筑層高超過3米,公寓、商業用房、辦公建筑層高大于4.8米,但超出部分不及2.2米時,依舊按1.5倍計算建筑面積。若超標數值超過2.2米時(住宅超過5.8米,公寓、商業、辦公超過7米),則每超出2.2米,建筑面積多計算一倍。記者統計后發現,目前南京住宅挑高大部分在5.8米以內,公寓及辦公用房挑高達7米的案例也并不多見。這意味著,新規并不會對2010年以來的挑高類建筑造成實質性影響。
據記者統計,目前南京在售的挑高住宅及層高超過4.8米的酒店式公寓,絕大多數在2010年之前便已通過規劃審批,自2010年南京市對住宅層高提出限制以來,挑高房源的新增供應就已經大大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叫!,只要按照規定計算額外的0.5倍建筑面積,仍可順利通過審批。業內人士表示:新報批的挑高建筑至少需按1.5倍計算建筑面積,所以未來挑高戶型確實會遞減,但這一趨勢與新規定的出臺并無關系。近期一些假借政策名號炒作“稀缺”挑高房源的都市圈樓盤純屬誤導,購房者應謹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