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想勸開發商不要漲價。當然,他也預料到了結果,這一定會招致開發商們的反對!昂芏嚅_發商對經濟學家的看法是不屑一顧的!彼睦锩靼。
他進一步解釋,消費者買漲不買跌,有時漲價的房子有人買,降價的房子卻賣不動。盡管大環境不好,一些自信滿滿的開發商仍相信該項目在區域內獨一無二,如果其他開發商漲價,自己卻沒有漲價,這難道不是愚蠢?但集體漲價招致的惡果,可能是更猛烈的調控政策,對所有開發商不利。并且,剛性需求消費者的購房能力十分脆弱,任何大幅提價的行為都會讓市場的回暖趨勢戛然而止,屆時再降價只會換來更被動的局面。鐘偉自嘲,也許對宏觀層面對開發商集體理性的思考,不能阻止個體的非理性行為。
開發商眼中的經濟學家總是高屋建瓴,和實際相脫離。首創集團總經理劉曉光說,經濟學家和開發商的實際感受是不一樣的,經濟學家分析問題有“框框”和既定的模式。
但有時,經濟學家和開發商也站在一條戰線上。有開發商曾經以20萬元的出場費邀請某經濟學家捧捧場,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順便在演講中再談一兩句項目。當然這是被有獨立精神的經濟學家所不恥的。如果說“出場”在所難免,也有人更愿意堅持自己的觀點。
經濟學成為獨立學科雖然只有200多年的歷史,但是學派眾多,彼此承繼的脈絡很復雜,在總體學術邏輯上莫衷一是。經濟學家和開發商們的觀點總有分歧,在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看來,分歧既是因為方法論的不同,也因為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
如果說開發商的局限性在于短視和過分看重個體的利益,經濟學家同樣擁有局限性。經濟學當然地以經濟效率為自己的價值目標,即研究對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這使得經濟學能回答一些問題,但同時也造成經濟學的根本性局限。即使在經濟領域,效率也不是人們唯一的價值取向。經濟學從單一角度出發來看待事物,就極大地削弱了自己對現實的解釋能力,并造成自己在許多復雜問題面前的束手無策。
此外,經濟學的很多描述,大多只有在法制良好,市場秩序健全等環境下才近似成立。但現實不是伊甸園,我們往往并不擁有理想中的環境。有經濟學家提出,改革環境,正是我們要做的。但改革現實的代價將有多大?尤其是為適用理論而改變現實,是否會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無人知曉。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經常轉發經濟學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的微博,他對許小年的很多看法表示認同。巧合的是,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2012年年會上,許小年演講完后,就輪到任志強發言,二者都主張推進改革。
7月3日,許小年在微博上留下這樣的文字:經濟學家就是一職業,謀生的手段,和醫生、科學家、藝術家一樣,不必賦予這職業太多的社會含義。論社會功能,法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的重要性遠在經濟學家之上,因眾所周知的原因,無法充分發揮影響力,才使經濟界的“豎子成名”。而任志強作為曾背負民眾罵名的開發商,認為問題出在政府,出在政策,而不是開發商的“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