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洪波
自2008年四川省實施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以來,各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認真貫徹、狠抓落實,城鄉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就,改善了全省城鄉人居環境,優化了發展環境,得到了干部群眾的衷心擁護。
今年5月份,隨著由四川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購置的5300多輛環衛車配送到全省各地,將進一步把省委、省政府綜合治理城鄉環境的決心帶到山寨鄉村,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送到千家萬戶。
城鄉綜合治理工作千頭萬緒,記者就如何繼續扎實推進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采訪了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長、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洪波。
記者:從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我們看到,通過環境治理全省許多地方面貌煥然一新,來四川旅游的客人多了,而且不斷給予好評。請問省委、省政府對節前治理工作都作了哪些安排呢?
楊洪波:為了迎接“五一”國際勞動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兩周年紀念,有效遏制“五亂”現象的回潮反彈,促進城鄉居民進一步消除不文明、不衛生的陋習,創造整潔優美的節日環境,充分展示四川省災后重建取得的重大成果,充分展示全省人民堅強奮進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的精神面貌,省委、省政府決定,從4月份起,全省各地把“五亂”治理作為基本要求,組織開展持續治“五亂”、整潔迎“五一”攻堅月活動,迅速掀起治理“五亂”新高潮。
關于節前治理,省領導還作了具體工作安排:一是明確了目標任務。要求通過組織開展持續治“五亂”、整潔迎“五一”攻堅月活動,有效遏制前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出現的“五亂”回潮反彈現象,加強薄弱環節,著力解決好背街小巷、邊遠鄉鎮等區域存在的盲點和空白點,進一步拓展深化治理范圍,鞏固和擴大治理成效。要通過組織開展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最終達到有效遏制不文明、不衛生陋習,充分調動城鄉居民投身治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城鄉居民在廣泛參與中振奮精神、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高素質,樹立“文明健康四川人”的良好形象。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目標要求,制訂工作方案和有針對性的措施辦法,強化目標責任,抓好落實。
二是要突出工作重點,以持續治“五亂”、整潔迎“五一”攻堅月活動為依托,集中治理城鎮背街小巷、集貿市場、河道溝渠等重點部位的環境衛生,清除衛生死角。切實做好中心商業區、城市公園及城鎮休閑場所等重點區域的清掃保潔工作。同時要規范擺攤設點,整治車輛亂停,治理工地亂象和污水亂排等問題。
三是要合理安排,有序推進。省治理辦通過廣泛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的意見,制訂出具體方案,明確了實施步驟和工作要求。各地、各牽頭部門要結合實際,切實把握好時間要求和工作要求,注重每個階段性工作之間的相互銜接,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要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注重整合利用各類工作平臺,注重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確保兩項活動取得實效。
記者:城鄉環境治理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一項民心工程,對地方各級領導有什么樣的具體要求?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楊洪波:各級領導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優化發展環境和人居環境,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環境工程,是一項事關群眾工作和生活環境的惠民工程,是一項檢驗各級干部執行能力、管理能力的作風工程。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省長蔣巨峰多次就抓好這項工作作出明確指示,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抓要管,要真正解決問題,要接受群眾檢驗,讓群眾滿意。各級有關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做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增強責任感、緊迫感,要清醒地看到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不僅涉及社會諸多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涉及改變人們長期形成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意識,這就要做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堅持不懈,百折不撓。
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從2008年啟動實施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堅強領導下,各地黨委、政府認識統一,行動迅速,措施有力,相關部門精心組織,密切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積極支持,促使全省城鄉面貌、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但從近期督查暗訪的情況看,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五亂”現象回潮反彈,臟亂差問題死灰復燃,個別地方還相當嚴重。二是薄弱環節明顯,特別是城市的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接合部、農貿市場以及部分鎮鄉和村莊“五亂”治理力度不大,治理工作未能深入延伸拓展,存在一些死角和空白,環境面貌亟待改觀。三是一些地方負責同志對城鄉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認識不夠,措施不力,沒有切實做到反復抓、抓反復,并著力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
各地、各部門一定要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組織開展“回頭看”活動,進行深刻地反思,積極尋求治本之策,強化落實工作舉措,有效遏制回潮反彈,推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