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質量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如何保證樓脆脆、樓倒倒事件不再發生?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張農科表示,本市將探索徹底打破開發商、施工方和監理方三方利益共同體,將監理機構分離出來,使其能真正代表產權人的利益。據了解,首支政府聘用的監理隊伍將于下月上崗。
張農科近日上午參加了北大房地產法中心春季論壇,并做了“試論政府在住宅質量保證制度中的角色定位”的發言。他表示,住宅質量一旦出現問題,人們往往把指責的對象放在政府身上,這是因為在中國現行的住宅質量保證體系,錯誤地夸大了政府的功能,同時政府也把自己制造成了無限責任人。
對于商品房來說,小業主作為住宅的最終產權人,卻被完全排除在質量保證的體系之外。張農科表示,商品房投入開發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可以預售,這樣小業主其實已經產生了,但根據現有制度,小業主無法對住宅質量行使監督權。 他舉例說,在很多西方國家,對工程質量的監督權是逐漸轉移的。
張農科認為,近年來住房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產權關系、解決問題的途徑等都發生了變化,但住宅質量保證體系沒有隨著住房制度改革而改變,現行的體系本質上還是計劃經濟的產物。
“以北京的建筑為例,有37個法律法規保證一個建筑產品的質量,已經涵蓋到了每一個工序!彼M一步解釋說,有兩部最重要的法律法規,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另一個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這兩部法律法規起草于住房改革制度之前。他建議,應該再造住宅質量保證體系。
住宅建設過程中,監理方是保證建筑質量的重要角色。張農科透露,北京市將探索徹底打破開發商、施工方和監理方三方利益共同體,將監理機構分離出來,使其能真正代表產權人的利益。
他表示,對監理機構分離的探索將在中小學校舍加固工程中體現,主要方式是政府部門另聘監理機構給工程的監理“挑刺”!爸行W校舍加固工程,這個工程的監理方照常工作。除此之外,政府部門再找一批監理,這批監理直接對政府負責,天天到工地上查問題,查到問題先治他們的監理。下個月這支政府聘用的監理隊伍就要出現了,這次想下決心抓幾個工程監理,來促進建筑的質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