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川省綿陽市有關部門獲悉,北川新縣城內的標志性建筑群——羌族特色商業步行街15日正式移交北川縣。本月25日,北川新縣城將整體移交給北川縣并啟動城市運行。這標志著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損毀嚴重的北川縣獲得了重生。
驅車進入位于原安縣板凳橋的北川新縣城永昌鎮,濃郁的民族特色首先撲面而來。在新縣城中,最高的建筑即是用青石搭建的高高的碉樓。碉樓是羌族村寨的典型建筑,為了突出新縣城的民族特色,建設者們特意把碉樓建成了最高建筑,站在碉樓上可以俯瞰全城美景。
在剛剛移交的羌族特色商業步行街口,兩座碉樓簇擁著一座羌式挑檐拱門。商業街所有的建筑都按羌族民居特點,以青石片飾面。流連其中,仿佛置身電影外景場地,不少趕來參觀的羌族居民也連連稱贊。
在汶川地震中幾乎被全部毀滅的北川中學牽動了億萬國人的心。本月1日,北川中學已經從長虹培訓中心臨時校舍遷至占地225畝的新址復課。昨天下午,安昌河畔,竹林掩映間,一大片富有民族特色的三層或四層樓的校舍中傳來瑯瑯的讀書聲。
投資2億元建設的北川中學新址,建筑面積7.2萬平方米,可容納5200名學生,并擁有現代化教室、千人會議室等功能齊全的設備設施。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說,安全牢固是新校舍最大的特點。為了抗震,北川中學部分校舍的樁基比地面部分還高。教學樓和宿舍樓都設有多個緊急通道,如果再發生災難,師生們可以在20秒左右逃到室外空場。
北川新縣城內兩片大型居民區也已建成。新居民樓整潔明亮并已完成基礎裝修,水、電、氣均已接通,受災群眾只需搬來家具即可安心入住。北川縣有關負責人表示,到年底前,將有4萬名居民入住北川新縣城。
北川新縣城水電氣等能源供應、醫療衛生等基本生活體系完備,目前已具備城市運行條件。安全被列為新縣城的重要內容進行了精心設計。由城區“兩河帶、多綠廊”構成的綠地網絡,與學校、體育場館等組成城市綜合防災避難場所,能保證全城居民在5分鐘內即可走到最近的安全避難所。 |